病理性瘢痕的治疗进展及皮肤牵张器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病理性瘢痕的治疗进展 | 第11-26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1 非联合治疗 | 第12-19页 |
1.1 药物治疗 | 第12-14页 |
1.2 自体脂肪移植 | 第14-15页 |
1.3 激光治疗 | 第15-16页 |
1.4 手术治疗 | 第16-17页 |
1.5 放射治疗 | 第17-18页 |
1.6 加压治疗 | 第18-19页 |
1.7 冷冻疗法 | 第19页 |
2 联合治疗 | 第19-22页 |
2.1 TAC联合5-FU | 第19-20页 |
2.2 维拉帕米联用TAC | 第20页 |
2.3 手术联合肉毒毒素、5-FU | 第20页 |
2.4 手术联合电子线放疗 | 第20-21页 |
2.5 手术联合PRP注射、局部X线放射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部分 皮肤牵张器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第26-34页 |
前言 | 第26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26-28页 |
1.1 主要材料来源 | 第26-27页 |
1.2 入选标准 | 第27页 |
1.3 临床资料及分组 | 第27页 |
1.4 治疗方法 | 第27-28页 |
1.5 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28页 |
1.6 统计方法 | 第28页 |
2 结果 | 第28-30页 |
2.1 瘢痕各项评分 | 第28-29页 |
2.2 典型病例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3页 |
3.1 伤口愈合及瘢痕增生 | 第30-31页 |
3.2 病理性瘢痕的综合治疗 | 第31页 |
3.3 皮肤牵张器的的应用 | 第31-32页 |
3.4 皮肤牵张器研究的不足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文章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