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4 操作性定义 | 第16-17页 |
1.5 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第19-31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3 研究方案 | 第21-28页 |
2.4 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2.5 伦理原则 | 第29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2.7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1-36页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第31-32页 |
3.2 干预前两组抑郁得分比较 | 第32-33页 |
3.3 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 | 第33页 |
3.4 干预前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 第33页 |
3.5 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 | 第33-34页 |
3.6 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得分比较 | 第34页 |
3.7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 | 第34-35页 |
3.8 干预后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比较 | 第35页 |
3.9 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 | 第35-3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6-42页 |
4.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分析 | 第36页 |
4.2 赋能教育模式对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 | 第36-38页 |
4.3 赋能教育模式对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效果分析 | 第38-39页 |
4.4 赋能教育模式对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4.5 赋能教育模式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研究 | 第40-41页 |
4.6 局限性 | 第41页 |
4.7 展望 | 第41-4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综述 | 第4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2页 |
读研期间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