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1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2.1 关于农村体育文化概念研究综述 | 第11页 |
2.2 关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3 关于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4 关于排球文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7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3.2.3 个案调查法 | 第16页 |
3.2.4 历史分析法 | 第16页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16页 |
3.2.6 逻辑归纳法 | 第16-17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7-29页 |
4.1 晋江嘉排村排球运动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4.1.1 晋江嘉排村简介 | 第17页 |
4.1.2 嘉排村排球运动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4.2 从文化学分层视角审视晋江嘉排村排球文化建设的现状 | 第18-29页 |
4.2.1 嘉排村排球文化之物质文化分析 | 第18-20页 |
4.2.2 嘉排村排球文化之制度文化分析 | 第20-24页 |
4.2.3 嘉排村排球文化之行为文化分析 | 第24-27页 |
4.2.4 嘉排村排球精神文化分析 | 第27-29页 |
5 嘉排村排球文化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 第29-35页 |
5.1 关于农村体育文化发展驱动力研究概述 | 第29-31页 |
5.2 晋江嘉排村排球文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 | 第31-35页 |
5.2.1 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与现实的矛盾——内在动力 | 第31-32页 |
5.2.2 “以乐为本”的内在动机成为嘉排村排球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32页 |
5.2.3 晋江嘉排村排球文化持续发展的外驱力分析 | 第32-35页 |
5.2.3.1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推动 | 第32-33页 |
5.2.3.2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美丽乡村 | 第33-35页 |
6 加强新农村排球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 第35-39页 |
6.1 制约农村排球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6.1.1 学校排球教育的现状堪忧 | 第35页 |
6.1.2 公共排球场地设施不足,排球人口流失 | 第35-36页 |
6.1.3 基层群众性排球组织建设不健全 | 第36页 |
6.2 加强新农村排球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 第36-39页 |
6.2.1 加强体育场地建设规划,加快排球基础设施建设 | 第37页 |
6.2.2 加大校园排球文化建设力度 | 第37-38页 |
6.2.3 完善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网络,扶持民间体育社团的发展 | 第38页 |
6.2.4 加大新农村体育健身人才的培养力度 | 第38-39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39-43页 |
7.1 结论 | 第39-40页 |
7.1.1 嘉排村排球文化发展历代相传,历史悠久 | 第39页 |
7.1.2 嘉排村排球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 第39页 |
7.1.3 内需和外推促进了嘉排村排球文化的发展 | 第39页 |
7.1.4 新农村的体育文化推广应充分农村契合实际,体现村民的话语权 | 第39-40页 |
7.1.5 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村自主发展相结合 | 第40页 |
7.1.6 加快培养农村体育社团,培育农民的体育意识 | 第40页 |
7.1.7 诸多因素制约嘉排村排球文化发展与辐射作用 | 第40页 |
7.2 建议 | 第40-41页 |
7.2.1 加强体育场地建设规划,加快排球基础设施建设 | 第40页 |
7.2.2 制定新农村体育健身人才的培养方案 | 第40页 |
7.2.3 制定晋江市校园体育发展规划 | 第40-41页 |
7.2.4 制定民营企业投资新农村公共体育场馆及体育服务的税收减免政策 | 第41页 |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1-43页 |
附录1 | 第43-45页 |
附录2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