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的基础研究 | 第13-22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2.3 电力变压器状态量的提取方法 | 第14-15页 |
2.4 电力变压器完备状态量集合 | 第15-20页 |
2.4.1 本体 | 第15-18页 |
2.4.2 套管 | 第18页 |
2.4.3 冷却系统 | 第18-19页 |
2.4.4 有载分接头 | 第19-20页 |
2.4.5 非电量保护 | 第20页 |
2.5 电力变压器状态等级划分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 第22-33页 |
3.1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3.2 粗糙集理论 | 第22-25页 |
3.2.1 知识及其分类 | 第23页 |
3.2.2 粗糙集的基本定义及数字特征 | 第23-25页 |
3.2.3 决策表 | 第25页 |
3.3 基于粗糙集理论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 第25-28页 |
3.3.1 确定权重系数的一般算法 | 第26-27页 |
3.3.2 改进后的权重系数的确定算法 | 第27-28页 |
3.4 实例分析 | 第28-32页 |
3.4.1 决策表的知识分类 | 第28-29页 |
3.4.2 基于一般算法确定权重系数 | 第29-30页 |
3.4.3 基于改进算法确定权重系数 | 第30-32页 |
3.4.4 对比分析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基于云理论的电力变压器评价区间确定方法的研究 | 第33-41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云的基本理论 | 第33-38页 |
4.2.1 云的基本定义 | 第34页 |
4.2.2 云的数字特征 | 第34页 |
4.2.3 云模型 | 第34-35页 |
4.2.4 云发生器 | 第35-38页 |
4.3 基于云理论的电力变压器评价区间的确定方法 | 第38-40页 |
4.3.1 评价区间云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38-39页 |
4.3.2 基于最大隶属度云发生器的评价区间确定方法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基于粗糙集-云理论的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41-64页 |
5.1 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体系 | 第41-42页 |
5.2 电力变压器状态量的提取 | 第42-43页 |
5.3 电力变压器样本状态量的决策 | 第43-56页 |
5.3.1 电力变压器样本数据的获取 | 第43-44页 |
5.3.2 样本数据的离散处理 | 第44-54页 |
5.3.3 样本状态量决策表 | 第54-56页 |
5.4 电力变压器样本状态量权重系数的计算 | 第56页 |
5.5 电力变压器待评状态量的评分 | 第56-57页 |
5.6 电力变压器状态等级划分 | 第57-58页 |
5.6.1 电力变压器整体分数 | 第57页 |
5.6.2 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 | 第57-58页 |
5.7 实例分析 | 第58-63页 |
5.7.1 实例分析一 | 第58-61页 |
5.7.2 实例分析二 | 第61-63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