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新区产业升级的土地管理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光明新区产业发展和土地管理现状 | 第16-23页 |
2.1 光明新区产业简析 | 第16-19页 |
2.1.1 产业现状 | 第16-17页 |
2.1.2 产业分析 | 第17-19页 |
2.2 光明新区土地利用情况 | 第19-22页 |
2.2.1 土地概况 | 第19-21页 |
2.2.2 土地利用规划情况 | 第21-22页 |
2.2.3 土地闲置情况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不利于产业升级的土地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30页 |
3.1 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相关性分析 | 第23页 |
3.1.1 产业升级与土地配置优化 | 第23页 |
3.1.2 产业升级与土地集约利用 | 第23页 |
3.2 产业升级与土地供应的矛盾 | 第23-25页 |
3.2.1 产业升级与土地供应领域的矛盾 | 第23-24页 |
3.2.2 产业升级与土地供应面积的矛盾 | 第24页 |
3.2.3 产业升级与土地效益的矛盾 | 第24-25页 |
3.3 土地闲置违法成本低利润高 | 第25-26页 |
3.3.1 闲置土地的定义和处罚方式 | 第25页 |
3.3.2 发现闲置土地的途径及工作流程 | 第25页 |
3.3.3 闲置土地原因分析及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3.4 土地执法监察不到位 | 第26-27页 |
3.4.1 违法用地违建情况 | 第26-27页 |
3.4.2 违法用地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 第27页 |
3.5 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低 | 第27-29页 |
3.5.1 历史遗留问题耗时久难解决 | 第27-28页 |
3.5.2 非农用地使用受限 | 第28-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国内外产业用地管理经验 | 第30-37页 |
4.1 新加坡产业用地管理 | 第30-32页 |
4.1.1 新加坡土地资源利用概况 | 第30页 |
4.1.2 新加坡产业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4.1.3 新加坡产业用地管理的做法 | 第31-32页 |
4.2 日本产业用地布局 | 第32-33页 |
4.2.1 东京概况和产业布局 | 第32-33页 |
4.2.2 东京产业布局规划 | 第33页 |
4.3 美国的土地市场和土地税收制度 | 第33-34页 |
4.3.1 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 | 第33页 |
4.3.2 土地税收制度 | 第33-34页 |
4.4 香港产业用地管理 | 第34-35页 |
4.4.1 香港土地资源利用概况 | 第34页 |
4.4.2 香港产业用地管理的经验 | 第34-35页 |
4.5 国内外经验对光明新区的启示 | 第35-3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产业升级导向的光明新区土地管理优化方案 | 第37-45页 |
5.1 优化空间资源供给 | 第37-41页 |
5.1.1 工业楼宇市场化运作 | 第37-38页 |
5.1.2 土地供应的产业导向 | 第38-39页 |
5.1.3 地下空间开发潜力 | 第39-40页 |
5.1.4 明确新型产业用地的适用范围 | 第40-41页 |
5.2 优化二次开发利用机制 | 第41-42页 |
5.2.1 旧工业区拆除重建升级改造 | 第41-42页 |
5.2.2 旧工业区综合整治 | 第42页 |
5.2.3 引导社区土地资源服务产业发展 | 第42页 |
5.3 优化监管服务 | 第42-44页 |
5.3.1 严抓查违守护土地 | 第42-43页 |
5.3.2 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机制 | 第43页 |
5.3.3 强化产业用地批后监管 | 第43-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