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相关定义 | 第13-15页 |
1.1.2 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 第15页 |
1.2 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论文结构及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端到端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分类总结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基于包间间隔的端到端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 第19-21页 |
2.2.1 Spruce算法 | 第19-20页 |
2.2.2 IGI算法 | 第20-21页 |
2.3 基于探测速率的端到端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 第21-26页 |
2.3.1 pathchirp算法 | 第22-23页 |
2.3.2 pathload算法 | 第23-24页 |
2.3.3 pathmon算法 | 第24-25页 |
2.3.4 ABCurve算法 | 第25-26页 |
2.4 其他端到端可用带宽测量方法 | 第26页 |
2.5 端到端可用带宽测量方法分析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包间间隔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研究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常见基于包间间隔可用带宽的算法介绍 | 第30-31页 |
3.3 基于包间间隔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改进 | 第31-35页 |
3.3.1 基于包间间隔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参数设置 | 第31-33页 |
3.3.2 基于包间间隔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缺陷 | 第33-34页 |
3.3.3 Improved-Spruce算法包对结构 | 第34-35页 |
3.4 Improved-Spruce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3.4.1 仿真环境介绍 | 第35页 |
3.4.2 参数设置 | 第35-36页 |
3.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基于速率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研究 | 第43-75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基于探测速率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分析 | 第44-45页 |
4.2.1 基于探测速率的测量方法原理 | 第44页 |
4.2.2 关于最小速率与最大速率的选择 | 第44-45页 |
4.2.3 关于探测流量 | 第45页 |
4.3 ABLSF算法 | 第45-49页 |
4.3.1 ABLSF算法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4.3.2 最小二乘拟合 | 第46-48页 |
4.3.3 ABLSF算法流程 | 第48-49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9-74页 |
4.4.1 ABLSF算法关键参数的设置 | 第49-61页 |
4.4.2 ABLSF算法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1-72页 |
4.4.3 与pathchirp算法对比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2-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5-76页 |
5.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