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物理学论文--生物电磁学论文

基于原木的微波生物体耦合规律及其热效应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电磁波与生物体作用效应第9-10页
        1.1.1 生物电介质与电磁场的作用第9-10页
        1.1.2 生物体电磁效应第10页
        1.1.3 电磁生物作用规律第10页
    1.2 作用效应的理论假说与存在问题第10-11页
        1.2.1 相干电振荡理论第10-11页
        1.2.2 粒子对膜的通透理论第11页
        1.2.3 理论不足之处第11页
    1.3 原木微波辐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树木、木材与原木第11-12页
        1.3.2 原木微波预处理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与思路第15-17页
2 理论与模型第17-26页
    2.1 微波波导第17-20页
        2.1.1 波导中的电磁场第17-19页
        2.1.2 波导中电磁波模式分类第19页
        2.1.3 矩形波导中传输模式的截止特性第19-20页
    2.2 微波谐振腔第20-21页
        2.2.1 谐振腔的激励和耦合第20-21页
        2.2.2 微波谐振腔结构与优化第21页
    2.3 微波原木耦合理论模型第21-25页
        2.3.1 微波能量分布模型第21-23页
        2.3.2 热迁移模型第23页
        2.3.3 模拟参数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谐振腔设计与微波原木耦合规律第26-40页
    3.1 圆柱形谐振腔第26-30页
        3.1.1 馈入方式对原木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微波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6-28页
        3.1.2 谐振腔半径对原木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微波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8-30页
    3.2 正馈入矩形谐振腔第30-34页
        3.2.1 馈入方式对原木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微波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0-32页
        3.2.2 谐振腔高度对原木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微波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2-34页
    3.3 斜馈入矩形谐振腔第34-37页
    3.4 微波与原木耦合规律第37-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实验及其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40-58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实验部分第40-52页
        4.2.1 馈入方向对原木温度分布与干燥速率的影响第40-45页
        4.2.2 实验讨论与分析第45-46页
        4.2.3 各种馈入方式对原木横纵向温度分布与干燥速率的影响第46-51页
        4.2.4 实验讨论与分析第51-52页
    4.3 实验与模拟对比分析第52-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5 总结第58-60页
    5.1 研究结论第58页
    5.2 研究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胞外ATP在暗诱导拟南芥气孔关闭中的作用及其与H2O2、NO的关系
下一篇:Pearcey光束的传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