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存贮器论文

云存储中数据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对照表第13-14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4-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4页
    1.1 引言第18-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30页
        1.2.1 云存储数据完整性和可恢复性研究第21-25页
        1.2.2 云数据时空容灾定位存储研究第25-27页
        1.2.3 云存储跨用户安全数据去重研究第27-29页
        1.2.4 云存储数据安全删除研究第29-30页
    1.3 研究目标与贡献第30-32页
    1.4 文章组织结构安排第32-34页
第二章 预备知识第34-48页
    2.1 密码学工具和数据结构第34-39页
        2.1.1 单向Hash函数和单向Hash链第34-35页
        2.1.2 对称加密第35页
        2.1.3 消息锁定加密(MLE)第35-37页
        2.1.4 向量承诺第37页
        2.1.5 盲签名第37-38页
        2.1.6 用户可撤销群签名第38页
        2.1.7 决策树第38-39页
    2.2 困难问题第39-40页
        2.2.1 整数分解困难问题第39-40页
        2.2.2 离散对数困难问题第40页
        2.2.3 双线性对困难问题第40页
    2.3 可证明安全理论第40-46页
        2.3.1 安全定义第41-43页
        2.3.2 安全模型第43-46页
    2.4 本章总结第46-48页
第三章 云存储群用户动态数据完整性审计技术研究第48-64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系统模型与安全模型第49-51页
        3.2.1 云存储模型第49-50页
        3.2.2 安全模型和目标第50-51页
    3.3 解决方案第51-56页
        3.3.1 算法定义第51-53页
        3.3.2 具体构造第53-55页
        3.3.3 密文数据库的支持第55-56页
        3.3.4 概率性检测第56页
    3.4 安全分析第56-57页
    3.5 性能分析第57-60页
    3.6 本章总结第60-64页
第四章 云存储数据安全定位技术研究第64-78页
    4.1 引言第64-65页
    4.2 系统模型与安全模型第65-68页
        4.2.1 系统模型第65-66页
        4.2.2 安全模型第66-68页
    4.3 解决方案第68-70页
        4.3.1 方案定义第69-70页
        4.3.2 具体构造第70页
    4.4 安全分析第70-74页
    4.5 性能分析第74-76页
    4.6 本章总结第76-78页
第五章 云存储安全数据去重技术研究第78-94页
    5.1 引言第78页
    5.2 符号和定义第78-79页
    5.3 安全模型和定义第79-81页
    5.4 μ-MLE2方案第81-85页
        5.4.1 方案描述第81-82页
        5.4.2 具体构造第82-85页
    5.5 安全和性能分析第85-90页
        5.5.1 正确性、安全性分析第85-86页
        5.5.2 理论分析、实现分析第86-90页
    5.6 决策树高度第90-92页
        5.6.1 决策树高度第90-91页
        5.6.2 去重决策树平衡第91-92页
    5.7 本章总结第92-94页
第六章 云存储安全数据删除技术研究第94-112页
    6.1 引言第94-95页
    6.2 系统模型与安全模型第95-99页
        6.2.1 系统模型第95-96页
        6.2.2 安全模型第96页
        6.2.3 设计目标第96页
        6.2.4 方案定义第96-99页
    6.3 方案构建第99-105页
        6.3.1 具体方案第99-101页
        6.3.2 基于密钥封装树的安全数据删除第101页
        6.3.3 安全数据去重和增量数据更新第101-102页
        6.3.4 跨用户安全数据删除和新的挑战第102-105页
    6.4 安全与效率分析第105-106页
    6.5 实现与性能分析第106-109页
    6.6 总结第109-112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12-116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2-113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113-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带掉层地下室的超限高层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掉层地下室对于结构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重庆某不规则斜柱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抗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