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河南省民主党派基本概况和参政能力建设实践 | 第14-40页 |
1.1 关于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界定 | 第14-15页 |
1.2 河南省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具体实践 | 第15-40页 |
1.2.1 参政议政方面实践 | 第16-24页 |
1.2.2 民主监督方面实践 | 第24-27页 |
1.2.3 政党协商方面实践 | 第27-32页 |
1.2.4 自身建设方面实践 | 第32-40页 |
第二章 河南省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 第40-48页 |
2.1 参政议政方面存在问题 | 第40-42页 |
2.1.1 参政议政人才队伍问题 | 第40-41页 |
2.1.2 参政议政质量水平问题 | 第41页 |
2.1.3 参政议政宣传力度问题 | 第41页 |
2.1.4 参政议政工作机制问题 | 第41-42页 |
2.2 民主监督方面存在问题 | 第42-44页 |
2.2.1 在思想认识上,监督主客体均重视不够 | 第42-43页 |
2.2.2 在顶层设计上,缺乏系统的制度机制 | 第43页 |
2.2.3 在专项监督上,刚刚起步实施难度较大 | 第43页 |
2.2.4 在组织保障上,缺少整体合力 | 第43-44页 |
2.3 政治协商方面存在问题 | 第44-45页 |
2.3.1 政治协商社会环境方面问题 | 第44页 |
2.3.2 政治协商整体能力建设问题 | 第44-45页 |
2.3.3 政治协商制度机制建设问题 | 第45页 |
2.4 党派自身建设问题 | 第45-48页 |
2.4.1 领导班子建设问题 | 第45-47页 |
2.4.2 组织发展建设问题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河南省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 第48-56页 |
3.1 参政议政制约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3.1.1 参政议政动力不足 | 第48-49页 |
3.1.2 知情不足 | 第49页 |
3.1.3 机制不全、合力不强 | 第49-50页 |
3.2 政党协商制约因素分析 | 第50-52页 |
3.2.1 思想认识偏差 | 第50页 |
3.2.2 保障条件不充分 | 第50-51页 |
3.2.3 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51页 |
3.2.4 政党协商能力偏弱 | 第51-52页 |
3.3 民主监督制约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3.3.1 缺乏民主监督的政策配套和刚性规范 | 第52页 |
3.3.2 缺乏民主监督的自觉意识 | 第52页 |
3.3.3 缺乏民主监督的约束保障 | 第52-53页 |
3.4 自身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 第53-56页 |
3.4.1 组织发展入口关不严 | 第53页 |
3.4.2 高层次人才发现培养不够 | 第53-54页 |
3.4.3 主体界别弱化趋势明显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河南省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提高路径探索 | 第56-72页 |
4.1 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路径 | 第56-57页 |
4.1.1 加强有关参政理论研究 | 第56-57页 |
4.1.2 健全参政议政运行机制 | 第57页 |
4.1.3 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 第57页 |
4.2 提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参政能力路径 | 第57-62页 |
4.2.1 厘清边界,做到“三位一体” | 第58-59页 |
4.2.2 处理好“三个关系”,把握好“三个度” | 第59-60页 |
4.2.3 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 第60-62页 |
4.3 提高民主党派政党协商参政能力路径 | 第62-64页 |
4.3.1 着力营造多党合作的良好社会政治环境 | 第62页 |
4.3.2 不断完善政治协商的理论、法律体系和制度建设 | 第62-63页 |
4.3.3 进一步健全政治协商内容、形式和程序 | 第63-64页 |
4.4 提高民主党派自身能力建设路径 | 第64-72页 |
4.4.1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 第64-67页 |
4.4.2 加强思想建设 | 第67-69页 |
4.4.3 加强组织建设 | 第69-70页 |
4.4.4 加强党内监督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