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火车头公园改建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项目背景 | 第9-21页 |
1.1 缘起 | 第9-10页 |
1.2 区位与概况 | 第10-11页 |
1.3 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 第11-12页 |
1.4 公园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4.1 现状景观空间分析(图1-5) | 第12-13页 |
1.4.2 现状景观历史风貌设计 | 第13-14页 |
1.4.3 现状交通分析 | 第14页 |
1.4.4 现状植物分析 | 第14页 |
1.4.5 现状配套设施分析 | 第14页 |
1.4.6 公园现状总结(图1-9) | 第14-15页 |
1.5 周边环境 | 第15-17页 |
1.6 建设单位沟通意见 | 第17-18页 |
1.7 公园使用人群问卷调查 | 第18-20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案例分析与借鉴 | 第21-35页 |
2.1 国外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 第21-28页 |
2.1.1 德国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 | 第21-24页 |
2.1.2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 第24-27页 |
2.1.3 借鉴意义 | 第27-28页 |
2.2 国内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 第28-34页 |
2.2.1 中山岐江公园 | 第28-31页 |
2.2.2 唐山南湖公园 | 第31-33页 |
2.2.3 借鉴意义 | 第3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火车头公园改建设计理论依据 | 第35-46页 |
3.1 设计原则 | 第35页 |
3.2 设计目标 | 第35页 |
3.3 设计理念 | 第35-36页 |
3.4 设计理论 | 第36-37页 |
3.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6页 |
3.4.2 整体性设计理论 | 第36-37页 |
3.4.3 “场所精神”理论 | 第37页 |
3.4.4 恢复性设计理论 | 第37页 |
3.5 设计策略 | 第37-45页 |
3.5.1 建立公园改建设计目标的决策体系策略 | 第37-38页 |
3.5.2 空间的延续策略 | 第38-40页 |
3.5.3 景观风貌设计策略 | 第40-43页 |
3.5.4 生态经济设计策略 | 第43-44页 |
3.5.5 与艺术结合设计策略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公园改建总体设计 | 第46-61页 |
4.1 公园改建整体设计 | 第46-49页 |
4.2 景观结构 | 第49-50页 |
4.2.1 火车南站历史展示轴 | 第49页 |
4.2.2 景观艺术轴 | 第49-50页 |
4.3 交通流线 | 第50页 |
4.4 竖向分析 | 第50-51页 |
4.5 配套设施 | 第51-52页 |
4.6 照明设计 | 第52-53页 |
4.7 植物设计 | 第53-60页 |
4.7.1 设计原则 | 第53页 |
4.7.2 植物设计理念 | 第53-55页 |
4.7.3 植物功能分区 | 第55页 |
4.7.4 植物设计依据 | 第55-56页 |
4.7.5 苗木质量要求表 | 第56页 |
4.7.6 种植要点 | 第56-58页 |
4.7.7 植物苗木表 | 第58-6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公园改建详细设计 | 第61-73页 |
5.1 景观空间设计 | 第61-64页 |
5.2 建筑设计 | 第64-66页 |
5.3 铁轨改建设计 | 第66-67页 |
5.4 景观小品改建设计 | 第67-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总结和讨论 | 第73-76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讨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