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页 |
1.2 相关文献回顾 | 第8-12页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8-10页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分析框架 | 第13-15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5-1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农村土地 | 第16页 |
2.1.2 土地征收 | 第16-17页 |
2.1.3 地方政府 | 第17-18页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8-22页 |
2.2.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博弈理论 | 第19页 |
2.2.3 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 | 第19-20页 |
2.2.4 政策执行理论 | 第20页 |
2.2.5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2页 |
3 征地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 | 第22-24页 |
3.1 征地行为的必然性 | 第22页 |
3.2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两面性 | 第22-23页 |
3.3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与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 | 第23-24页 |
3.3.1 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 | 第23页 |
3.3.2 地方政府与土地开发商 | 第23-24页 |
4 征地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的不当行为分析 | 第24-34页 |
4.1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不当行为的表现 | 第24-27页 |
4.2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不当行为的影响 | 第27-29页 |
4.3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不当行为产生的原因 | 第29-34页 |
4.3.1 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制度存在缺陷 | 第29-30页 |
4.3.2 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主体的自利性 | 第30-32页 |
4.3.3 缺乏有效的监督 | 第32-34页 |
5 纠正我国地方政府不当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 第34-39页 |
5.1 科学定位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角色 | 第34页 |
5.2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 第34-35页 |
5.3 完善并落实征地制度 | 第35-38页 |
5.3.1 确保征地前提合理 | 第35-36页 |
5.3.2 确保征地程序合理 | 第36-37页 |
5.3.3 确保征地补偿合理 | 第37页 |
5.3.4 完善监督 | 第37-38页 |
5.4 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树立地方政府正确的绩效观 | 第38-3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