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国内外矿区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矿区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矿区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重金属 Pb、Cd的危害 | 第12页 |
·重金属 Pb、Cd对植物的危害 | 第12页 |
·重金属 Pb、Cd对人体的危害 | 第12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研究 | 第12-14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与富集机理研究 | 第14-16页 |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人工湿地技术 | 第16页 |
·氧化塘 | 第16-17页 |
·水域生态恢复 | 第17页 |
·根际过滤技术 | 第17页 |
·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 第17-18页 |
·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实验的设计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大厂矿田库区环境及库区内水质状况 | 第20-23页 |
·大厂矿田库区基本环境情况 | 第20页 |
·库区地理位置及交通 | 第20页 |
·尾矿库现状 | 第20页 |
·气候条件 | 第20页 |
·库区内水质状况 | 第20-22页 |
·选矿废水的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供试的水生植物筛选试验 | 第23-26页 |
·供试水生植物基本生物学特性 | 第23-25页 |
·水生植物概况 | 第23页 |
·常见水生植物种类及其性状 | 第23-24页 |
·供试水生植物的选择原则 | 第24-25页 |
·选择结果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水芹和菖蒲对单一Pb、Cd离子的修复研究 | 第26-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供试植物 | 第26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页 |
·植物培养 | 第26-27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7页 |
·数据分析统计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水芹和菖蒲在 Pb~(2+)/Cd~(2+)下的生长状况 | 第28-30页 |
·水芹和菖蒲对 Pb~(2+)/Cd~(2+)的吸收去除 | 第30-31页 |
·不同培养时间下水芹和菖蒲对 Pb~(2+)/Cd~(2+)的净化 | 第31-33页 |
·水芹和菖蒲体内Pb~(2+)/Cd~(2+)的积累量 | 第33-34页 |
·Pb~(2+)/Cd~(2+)对水芹和菖蒲叶绿素的影响 | 第34-35页 |
·Pb~(2+)/Cd~(2+)对水芹和菖蒲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水芹和菖蒲对Pb-Cd复合离子的修复研究 | 第39-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供试植物 | 第39页 |
·植物培养 | 第39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数据分析统计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水芹和菖蒲在Pb-Cd复合下的生长状况 | 第40-41页 |
·水芹和菖蒲体内重金属积累量 | 第41-43页 |
·Pb-Cd复合条件下Pb、Cd交互作用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水芹和菖蒲对 Pb~(2+)/Cd~(2+)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 第45-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45页 |
·吸附试验方法 | 第45页 |
·Pb~(2+)、Cd~(2+)吸附动力学 | 第45-52页 |
·离子内扩散方程 | 第45-48页 |
·一级动力学方程 | 第48-50页 |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页 |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 第63-66页 |
附录B 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 第66-68页 |
附表C Duncan’s多重比较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