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过失犯罪中的一般人标准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8-10页 |
一、刑法理论中的一般人标准 | 第10-12页 |
二、过失犯罪理论的基本立场与一般人标准 | 第12-24页 |
(一)过失犯罪理论与一般人标准之历史演进 | 第13-17页 |
1.旧过失论 | 第13-14页 |
2.新过失论 | 第14-15页 |
3.新新过失论 | 第15-16页 |
4.修正的旧过失论 | 第16-17页 |
(二)本文立场:修正的旧过失论 | 第17-24页 |
1.过失与注意义务之违反 | 第18页 |
2.结果回避可能性:实际上是因果关系 | 第18-20页 |
3.判断过失的第一个标准:预见可能性 | 第20-22页 |
4.判断过失的第二个标准:实行行为 | 第22-24页 |
三、一般人标准的合理根据 | 第24-31页 |
(一)法益保护理论 | 第24-25页 |
(二)正义的极致追求 | 第25-27页 |
(三)功利原理 | 第27-28页 |
(四)国家的政治学基础 | 第28-29页 |
(五)科技发展的反刍 | 第29-31页 |
四、一般人标准在过失犯罪理论中的具体适用 | 第31-42页 |
(一)不法层面:阶梯式一般经验认知 | 第31-33页 |
(二)责任层面:客观特征的判断标准 | 第33-42页 |
1.判断标准与判断对象 | 第33-35页 |
2.最不坏的世界 | 第35-36页 |
3.一般人是法官吗 | 第36-38页 |
4.知识与态度:对一般人判断标准的注解 | 第38-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