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论文

滴灌法施药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病的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4页
    1.1 香蕉根结线虫病及其病原第13-14页
        1.1.1 香蕉根结线虫病第13-14页
        1.1.2 香蕉根结线虫病病原第14页
    1.2 近年来出现的高效低毒的化学与生物杀线虫剂第14-16页
        1.2.1 近年来出现的高效低毒的非熏蒸杀线虫剂第14-15页
        1.2.2 近年来出现的生物杀线虫剂第15-16页
    1.3 滴灌的概述第16-17页
        1.3.1 滴灌的发展历程第16页
        1.3.2 滴灌施药防治根结线虫的优势第16-17页
    1.4 滴灌系统的主要设备的发展历程和相关应用技术第17-19页
        1.4.1 滴灌主要设备的发展历程第17-18页
        1.4.2 一些影响滴灌系统运行的因素第18-19页
        1.4.3 预防滴灌系统堵塞的相关技术第19页
    1.5 滴灌技术在香蕉生产中的应用第19-20页
    1.6 滴灌法施药在农作物根结线虫病防治上第20-21页
        1.6.1 滴灌法施药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第20-21页
        1.6.2 滴灌法施药防治经济作物根结线虫病第21页
    1.7 目前香蕉根结线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1.8 滴灌法施药技术防治农作物根结线虫病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展望第22-23页
    1.9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页
    1.10 研究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2页
    2.1 材料第24-25页
        2.1.1 试验地点与试验对象第24页
        2.1.2 供试药剂和试剂第24页
        2.1.3 试验仪器及用品第24-25页
    2.2 试验方法第25-32页
        2.2.1 室内毒力试验第25-26页
        2.2.2 4种药剂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的盆栽试验第26-27页
        2.2.3 通过滴灌施用3种药剂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的田间试验第27-30页
        2.2.4 药剂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迁移分布规律,以及在果实中的最终残留第30-3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2-51页
    3.1 4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分析第32-34页
        3.1.1 4种药剂的密度测定结果第32页
        3.1.2 4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毒力测定结果分析第32-34页
    3.2 4种药剂防治盆栽香蕉根结线虫病的试验结果分析第34-37页
    3.3 3种药剂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分析第37-39页
    3.4 3种药剂的标准曲线第39-40页
    3.5 方法回收率、精密度、检出限结果分析第40-43页
    3.6 3种药剂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第43-44页
    3.7 2种药剂在香蕉果实中的最终残留测定结果第44-45页
    3.8 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在香蕉田间土壤中迁移分布规律第45-51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51-57页
    4.1 4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毒力测定的结论与讨论第51-52页
        4.1.1 4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毒力测定的结论第51页
        4.1.2 关于4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毒力测定的讨论第51-52页
    4.2 4种药剂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盆栽药效试验第52-53页
        4.2.1 4种药剂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盆栽药效试验的结论第52页
        4.2.2 关于4种药剂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盆栽药效试验的讨论第52-53页
    4.3 滴灌法施药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的田间试验第53-54页
        4.3.1 滴灌法施药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田间试验的结论第53页
        4.3.2 讨论第53-54页
    4.4 药剂的消解动态、在果实中的最终残留、以及氟吡菌酰胺在土壤中迁移分布规律的结论与讨论第54-57页
        4.4.1 药剂的消解动态、在果实中的最终残留的结论第54-55页
        4.4.2 药剂的消解动态、在果实中的最终残留、以及氟吡菌酰胺在土壤中迁移分布规律的结论与讨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胁迫对不同耐性的小麦与小黑麦及其异源亲本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茄子青枯病抗感砧穗互作影响嫁接苗抗病性的生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