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茄果类病虫害论文--番茄病虫害论文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种带微生物多样性和等离子体消毒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1页
    1.1 植物种带微生物多样性第13-14页
        1.1.1 种带细菌多样性第13页
        1.1.2 种带真菌多样性第13-14页
    1.2 植物种带微生物的来源第14-15页
    1.3 影响植物种带微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第15-16页
        1.3.1 环境因素第15-16页
        1.3.2 遗传因素第16页
        1.3.3 种子形态及营养成分第16页
        1.3.4 人为因素第16页
    1.4 植物种带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1 传统平板培养法第16-17页
        1.4.2 生化技术分析法第17页
        1.4.3 分子生物技术分析法第17-18页
    1.5 植物种子消毒处理方法第18-19页
        1.5.1 常规种子消毒方法第18页
        1.5.2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第18-19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7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番茄种带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21-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3页
        2.1.1 植株培养与样品采集第22页
        2.1.2 种带微生物的分离第22页
        2.1.3 种带微生物DNA提取与Illumina高通量测序第22-23页
        2.1.4 数据统计分析第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35页
        2.2.1 番茄种带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第23-30页
        2.2.2 番茄种带真菌群落结构分析第30-35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35-36页
第三章 番茄栽培土壤、组织与种带细菌多样性比较分析第36-5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3.1.1 土壤及组织样品的收集第37页
        3.1.2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细菌的分离培养第37-38页
        3.1.3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细菌的16SrRNA拷贝数分析第38-39页
        3.1.4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细菌的DGGE分析第39页
        3.1.5 PCR扩增与Illumina高通量测序第39-40页
        3.1.6 数据统计分析第4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0-54页
        3.2.1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第40-41页
        3.2.2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细菌的16SrRNA拷贝数分析第41-42页
        3.2.3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细菌的DGGE分析第42-45页
        3.2.4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第45-48页
        3.2.5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细菌OTU聚类第48-49页
        3.2.6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比较分析第49-54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番茄栽培土壤、组织与种带真菌多样性比较分析第56-6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7页
        4.1.1 土壤及组织样品的收集第57页
        4.1.2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真菌的分离第57页
        4.1.3 PCR扩增与Illumina高通量测序第57页
        4.1.4 数据统计分析第5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7-64页
        4.2.1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第57-60页
        4.2.2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真菌OTU聚类第60页
        4.2.3 土壤及组织附生和内生真菌群落结构比较分析第60-64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64-66页
第五章 常温大气压等离子体对番茄种带细菌的杀灭作用第66-7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7-69页
        5.1.1 试验装置及供试材料第67页
        5.1.2 种子APRTP处理方法第67-68页
        5.1.3 种带细菌的分离培养第68页
        5.1.4 种带细菌16SrRNA拷贝数分析第68页
        5.1.5 种子Cmm菌人工接种与计数第68页
        5.1.6 种子萌发率的测定第68-69页
        5.1.7 出苗率及幼苗生长指标的测定第69页
        5.1.8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9-76页
        5.2.1 APRTP对浸种液pH、EC和ORP的影响第69-70页
        5.2.2 APRTP对种带细菌的灭菌效果第70-73页
        5.2.3 APRTP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第73-74页
        5.2.4 APRTP对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第74-76页
    5.3 结论与讨论第76-78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90页
致谢第90-91页
作者简历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ry1Ai蛋白杀虫活性的定向改造
下一篇:一种吡唑并嘧啶衍生物对黄瓜枯萎病的诱导抗病表达及抗病机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