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中棉所63杂种优势及其对高温逆境的响应机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文献综述第16-18页
        1.2.1 冠层光截获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6页
        1.2.2 高温胁迫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16-17页
        1.2.3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7-18页
        1.2.4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第18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中棉所63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第20-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试验设计第20页
        2.1.2 棉花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调查第20-21页
        2.1.3 棉花生育期内冠层PAR测定第21页
        2.1.4 数据处理第21-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33页
        2.2.1 中棉所63花铃前期iPAR在冠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第23-24页
        2.2.2 中棉所63花铃期PAR在冠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第24-26页
        2.2.3 中棉所63吐絮期PAR在冠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第26-27页
        2.2.4 中棉所63冠层iPAR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第27-28页
        2.2.5 中棉所63LAI变化规律第28-29页
        2.2.6 中棉所63冠层iPAR与LAI相关性分析第29-30页
        2.2.7 中棉所63冠层iPAR与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的相关性第30-31页
        2.2.8 中棉所63冠层iPAR与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重的相关性第31-33页
        2.2.9 中棉所63杂交种及其父母本籽棉产量比较第33页
    2.3 讨论与结论第33-35页
第三章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其亲本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35-4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3.1.1 试验材料及处理第35页
        3.1.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35页
        3.1.3 数据处理第35-3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3.2.1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杂交种及其亲本Fv/Fm和Yield的影响第36-37页
        3.2.2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杂交种及其亲本qP和NPQ的影响第37-39页
        3.2.3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杂交种及其亲本ETR的影响第39-40页
    3.3 讨论与结论第40-42页
第四章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其亲本光合作用的影响第42-4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4.1.1 试验材料及处理第42页
        4.1.2 试验测定第42-43页
        4.1.3 统计分析第4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4.2.1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亲本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的影响第43-44页
        4.2.2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亲本光合作用的影响第44-46页
    4.3 讨论与结论第46-47页
第五章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其亲本的生理生化分析第47-5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5.1.1 试验材料及处理第47页
        5.1.2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方法第47-48页
        5.1.3 脱落酸的测定方法第48-49页
        5.1.4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方法第49页
        5.1.5 丙二醛的测定方法第49-5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5.2.1 高温胁迫下中棉所63及亲本可溶性蛋白比较第50-51页
        5.2.2 高温胁迫下中棉所63及亲本脱落酸比较第51页
        5.2.3 高温胁迫下中棉所63及亲本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较第51-52页
        5.2.4 高温胁迫下中棉所63及亲本丙二醛比较第52-53页
    5.3 讨论与结论第53-55页
        5.3.1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亲本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3页
        5.3.2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亲本脱落酸含量的影响第53-54页
        5.3.3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亲本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影响第54页
        5.3.4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亲本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54-5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种质耐碱性鉴定及GhMGL11耐碱基因功能验证
下一篇:水稻叶片蛋白质组提取、分离与富集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