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无线电引信回波模拟方法 | 第17-18页 |
·超宽带冲激信号回波计算方法 | 第18-23页 |
·超宽带信号产生电路及发射时间控制电路 | 第23-24页 |
·研究重点和主要创新 | 第24-26页 |
·论文的研究重点 | 第24-25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25-2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6-3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7-30页 |
第二章 超宽带冲激引信及其仿真测试的关键技术 | 第30-44页 |
·超宽带冲激引信 | 第30-39页 |
·超宽带冲激引信原理 | 第30-33页 |
·超宽带冲激信号分析 | 第33-36页 |
·超宽带冲激信号相关检测理论 | 第36-38页 |
·超宽带冲激信号相关积累的时域采样本质 | 第38-39页 |
·超宽带冲激引信仿真测试关键技术分析 | 第39-43页 |
·超宽带冲激引信仿真测试原理 | 第39-40页 |
·超宽带回波信号计算 | 第40-41页 |
·超宽带回波信号产生和发射时间控制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超宽带信号计算 | 第44-74页 |
·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44-45页 |
·基本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 | 第45-49页 |
·网格划分和递推表达式 | 第45-47页 |
·算法稳定性 | 第47-49页 |
·无条件稳定算法(ADI-FDTD) | 第49-51页 |
·色散介质中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 第51-63页 |
·多极点Debye 介质中的FDTD 算法 | 第51-57页 |
·一种适用于色散介质的低误差ER-ADI-FDTD 算法 | 第57-63页 |
·并行FDTD 算法与并行ADI-FDTD 算法研究 | 第63-71页 |
·并行FDTD 算法 | 第63-66页 |
·一种高效的并行ADI-FDTD 算法 | 第66-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四章 基于时域伪谱算法的超宽带信号计算 | 第74-104页 |
·伪谱方法 | 第74-76页 |
·切比雪夫时域伪谱算法 | 第76-81页 |
·曲线坐标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89] | 第76-78页 |
·切比雪夫时域伪谱算法的空间和时间网格 | 第78-80页 |
·空间微分的计算 | 第80页 |
·电磁场时间步进的计算 | 第80-81页 |
·数值稳定性条件 | 第81页 |
·多区域时域伪谱(MPSTD)算法 | 第81-84页 |
·色散介质中的MPSTD 算法 | 第84-90页 |
·算法推导 | 第84-86页 |
·算法在地面超宽带回波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86-90页 |
·一种无条件稳定的FDTD-MPSTD 混合算法 | 第90-103页 |
·FDTD 和MPSTD 的混合算法 | 第90-91页 |
·ADI-FDTD 算法混合边界的处理 | 第91-93页 |
·无条件稳定MPSTD 算法及其边界的处理[60] | 第93-96页 |
·边界场值的更新 | 第96-97页 |
·算法在超宽带信号传播和回波计算中的应用 | 第97-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超宽带回波信号产生电路和发射时间控制电路 | 第104-120页 |
·基于SRD-BPF 的超宽带回波信号产生电路 | 第104-108页 |
·超宽带冲激引信回波信号简化模型 | 第104-105页 |
·SRD 窄脉冲产生电路 | 第105页 |
·超宽带滤波器的设计 | 第105-107页 |
·电路仿真及测量结果 | 第107-108页 |
·一种基于CMOS 的超宽带回波信号产生电路 | 第108-115页 |
·电路原理 | 第109-110页 |
·DLL 电路 | 第110-111页 |
·波形产生电路 | 第111-113页 |
·电流产生及其分配单元 | 第113-114页 |
·仿真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114-115页 |
·基于可编程延时芯片的信号发射时间精确控制电路 | 第115-119页 |
·芯片原理及电路设计 | 第116-117页 |
·电路实现与测量结果 | 第117-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超宽带冲激引信仿真测试系统设计与验证 | 第120-138页 |
·仿真测试系统设计 | 第120-125页 |
·整体结构 | 第120-121页 |
·测试控制计算机软件设计 | 第121-122页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122-124页 |
·系统实现 | 第124-125页 |
·电磁屏蔽设计和分析 | 第125-130页 |
·金属箱体对外部电磁干扰屏蔽的分析 | 第125-127页 |
·吸波材料对内部电磁波吸收的分析 | 第127-130页 |
·仿真测试误差分析 | 第130-136页 |
·靶场测试和仿真测试 | 第131-133页 |
·测试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133-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2页 |
·内容总结及结论 | 第138-139页 |
·展望 | 第139-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54-156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56页 |
申请的专利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