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3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光化学有机探针分子 | 第18-35页 |
1.2.1 光化学有机探针分子概述 | 第18-19页 |
1.2.2 有机探针分子类型 | 第19-26页 |
1.2.3 有机探针分子亲水改性 | 第26-35页 |
1.3 (聚)离子液体 | 第35-40页 |
1.3.1 离子液体 | 第35-36页 |
1.3.2 聚离子液体 | 第36-38页 |
1.3.3 (聚)离子液体传感检测领域应用 | 第38-40页 |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40-43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40-4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第二章 离子液体嫁接型探针IMI-SARhBH的设计合成及其区别检测Cu~(2+)和Al~(3+) | 第43-61页 |
2.1 引言 | 第43-4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4-48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4-46页 |
2.2.2 离子液体嫁接型探针分子合成 | 第46-47页 |
2.2.3 离子液体嫁接型探针分子识别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60页 |
2.3.1 传感探针分子的设计 | 第48-49页 |
2.3.2 IMI-SARhBH水溶性分析 | 第49-50页 |
2.3.3 IMI-SARhBH分别比色检测Cu~(2+)和Al~(3+) | 第50-56页 |
2.3.4 IMI-SARhBH区别检测Cu~(2+)和Al~(3+) | 第56-58页 |
2.3.5 IMI-SARhBH区别检测Cu~(2+)和Al~(3+)机制的研究 | 第58-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线型聚离子液体探针P(RhBHSA-co-META)的设计合成及其检测性能研究 | 第61-81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2-66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2-64页 |
3.2.2 线型聚离子液体探针的合成 | 第64-65页 |
3.2.3 线型聚离子液体探针的表征测试 | 第65-66页 |
3.2.4 线型聚离子液体探针识别性能测试 | 第6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6-80页 |
3.3.1 传感探针材料的设计 | 第66-67页 |
3.3.2 P(RhBHSA-co-META)的表征分析 | 第67-68页 |
3.3.3 P(RhBHSA-co-META)水溶性分析 | 第68-69页 |
3.3.4 P(RhBHSA-co-META)比色检测Cu~(2+) | 第69-77页 |
3.3.5 P(RhBHSA-co-META)?Cu~(2+)复合物检测CN~- | 第77-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 交联型聚离子液体探针P(RhBHSA?BVD)的设计合成及其识别、检测及选择性吸附Cu~(2+) | 第81-98页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2-86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82-84页 |
4.2.2 交联型聚离子液体探针的合成 | 第84-85页 |
4.2.3 交联型聚离子液体探针的表征 | 第85页 |
4.2.4 交联型聚离子液体探针识别检测性能测试 | 第85-86页 |
4.2.5 交联型聚离子液体探针吸附性能测试 | 第8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7页 |
4.3.1 传感探针材料的设计 | 第86-87页 |
4.3.2 P(RhBHSA?BVD)表征分析 | 第87-88页 |
4.3.3 P(RhBHSA?BVD)亲水性能评价 | 第88-89页 |
4.3.4 P(RhBHSA?BVD)比色检测Cu~(2+) | 第89-93页 |
4.3.5 P(RhBHSA?BVD)选择性吸附Cu~(2+) | 第93-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两性聚离子液体探针P(RhBHSA-co-SPE)的设计合成及其检测性能研究 | 第98-112页 |
5.1 引言 | 第98-9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9-102页 |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99-101页 |
5.2.2 两性聚离子液体探针的合成 | 第101页 |
5.2.3 两性聚离子液体探针的表征测试 | 第101-102页 |
5.2.4 两性聚离子液体探针识别性能测试 | 第10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0页 |
5.3.1 传感探针材料的设计 | 第102-103页 |
5.3.2 P(RhBHSA-co-SPE)的表征分析 | 第103-104页 |
5.3.3 P(RhBHSA-co-SPE)水溶性分析 | 第104-105页 |
5.3.4 P(RhBHSA-co-SPE)比色检测Al~(3+) | 第105-108页 |
5.3.5 P(RhBHSA-co-SPE)?Al~(3+)复合物检测PPi | 第108-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6.1 结论 | 第112-114页 |
6.2 展望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