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 第9-11页 |
1.1.1 研究概述 | 第9页 |
1.1.2 流行病学 | 第9-10页 |
1.1.3 病理变化 | 第10页 |
1.1.4 诊断方法 | 第10-11页 |
1.1.5 疾病防控 | 第11页 |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第11-13页 |
1.2.1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1.2.2 致病机理 | 第11-12页 |
1.2.3 VP2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1.3 基因转移载体 | 第13-16页 |
1.3.1 病毒载体 | 第13-15页 |
1.3.2 非病毒载体 | 第15-16页 |
1.4 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VP2基因在293T细胞内的瞬时表达 | 第17-30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材料 | 第17-18页 |
2.2.1 载体、毒株和细胞 | 第17-18页 |
2.2.2 试剂 | 第18页 |
2.3 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2.4 方法 | 第19-25页 |
2.4.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的提取 | 第19页 |
2.4.2 反转录 | 第19-20页 |
2.4.3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0-24页 |
2.4.4 细胞传代、培养 | 第24页 |
2.4.5 细胞转染 | 第24-25页 |
2.4.6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 | 第25页 |
2.5 结果 | 第25-28页 |
2.5.1 真核表达载体pCAGGs-VP2的构建 | 第25-27页 |
2.5.2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 第27-28页 |
2.6 讨论与小结 | 第28-30页 |
2.6.1 瞬时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28-29页 |
2.6.2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表达IBDVVP2基因293T细胞系的建立 | 第30-46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材料 | 第31页 |
3.2.1 载体 | 第31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3.3 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3.4 方法 | 第32-37页 |
3.4.1 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32-34页 |
3.4.2 高纯度包装质粒提取 | 第34-35页 |
3.4.3 细胞培养、传代 | 第35页 |
3.4.4 细胞转染 | 第35页 |
3.4.5 阳性细胞克隆 | 第35页 |
3.4.6 阳性细胞传代 | 第35-36页 |
3.4.7 细胞基因组RNA提取 | 第36页 |
3.4.8 RT-PCR鉴定 | 第36页 |
3.4.9 蛋白提取 | 第36页 |
3.4.10 目的蛋白检测 | 第36-37页 |
3.4.10.1 SDS-PAGE电泳 | 第36-37页 |
3.4.10.2 WesternBlot | 第37页 |
3.5 结果 | 第37-44页 |
3.5.1 IBDVVP2片段扩增 | 第37-38页 |
3.5.2 转移载体pHB-VP2的构建 | 第38-39页 |
3.5.3 包装质粒扩增 | 第39-40页 |
3.5.4 细胞转染 | 第40-41页 |
3.5.5 阳性细胞克隆 | 第41页 |
3.5.6 细胞稳定性检测 | 第41-43页 |
3.5.7 目的蛋白检测 | 第43-44页 |
3.6 讨论与小结 | 第44-46页 |
3.6.1 细胞转染效率 | 第44页 |
3.6.2 稳定细胞株构建方法 | 第44-45页 |
3.6.3 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因素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创新点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溶液及其配制方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