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经典铂(Ⅱ)配合物 | 第12-13页 |
1.2 非经典铂(Ⅱ)配合物 | 第13-14页 |
1.3 典型的铂(Ⅳ)配合物 | 第14-15页 |
1.4 光活性铂配合物 | 第15-22页 |
1.4.1 光活性铂(Ⅳ)配合物 | 第16-17页 |
1.4.2 光活性铂(Ⅱ)配合物 | 第17-22页 |
1.5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概述 | 第22-23页 |
1.5.1 铂配合物与DNA作用 | 第22页 |
1.5.2 铂配合物与蛋白质作用 | 第22-23页 |
1.6 立题依据 | 第23-25页 |
第2章 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释放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 第25-45页 |
2.1 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2.1.1 试剂 | 第26-27页 |
2.1.2 仪器 | 第27页 |
2.2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铂(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 | 第27-29页 |
2.2.1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铂(Ⅱ)配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27-28页 |
2.2.2 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28-29页 |
2.3 配体及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29-30页 |
2.4 姜黄类铂(Ⅱ)化合物的释放机理研究 | 第30页 |
2.4.1 电喷雾质谱(ESI-MS) | 第30页 |
2.4.2 核磁共振波谱(1HNMR) | 第30页 |
2.4.3 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 第30页 |
2.5 配体及配合物的稳定性的测定 | 第30页 |
2.6 姜黄类铂(Ⅱ)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30-31页 |
2.7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2.7.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结果分析 | 第31页 |
2.7.2 配体及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31-32页 |
2.7.3 姜黄类铂(Ⅱ)配合物的释放机理 | 第32-35页 |
2.7.4 配体及配合物的稳定性 | 第35-36页 |
2.7.5 姜黄类铂(Ⅱ)配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 第36-37页 |
2.7.6 中间体,配体5a-5n,配合物7a-7n的表征数据 | 第37-44页 |
2.8 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45-57页 |
3.1 试剂和仪器 | 第45-46页 |
3.1.1 试剂 | 第45页 |
3.1.2 仪器 | 第45-46页 |
3.2 细胞系来源 | 第46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3.3.1 MTT法抗增殖实验 | 第46页 |
3.3.2 细胞内ROS的测定 | 第46-47页 |
3.3.3 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47页 |
3.3.4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 第47页 |
3.3.5 细胞周期的检测 | 第47-48页 |
3.3.6 线粒体跨膜电位的测定 | 第48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3.4.1 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 第48-50页 |
3.4.2 细胞内ROS含量改变 | 第50-51页 |
3.4.3 配合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4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 第52-53页 |
3.4.5 配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6 配合物对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 第54-55页 |
3.5 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与DNA和BSA的作用研究 | 第57-70页 |
4.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7-58页 |
4.1.1 试剂 | 第57-58页 |
4.1.2 仪器 | 第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4.2.1 溶液的配制 | 第58页 |
4.2.2 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 | 第58-59页 |
4.2.3 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荧光淬灭光谱实验 | 第59-60页 |
4.2.4 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圆二色光谱实验 | 第60页 |
4.2.5 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 | 第60页 |
4.2.6 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淬灭光谱实验 | 第60页 |
4.2.7 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圆二色光谱实验 | 第6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9页 |
4.3.1 CT-DNA对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2 配合物与CT-DNA作用的荧光淬灭光谱研究 | 第62-64页 |
4.3.3 配合物对CT-DNA圆二色光谱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4 配合物对BSA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5 配合物对BSA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66-68页 |
4.3.6 配合物对BSA圆二色谱的影响 | 第68-69页 |
4.4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