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供体—受体共轭骨架的Aβ斑块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4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第13-15页
        1.2.1 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第13-14页
        1.2.2 Tau蛋白假说第14-15页
        1.2.3 胆碱能假说第15页
    1.3 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手段的现状第15-17页
        1.3.1 神经心理学诊断第15-16页
        1.3.2 神经病理学诊断第16页
        1.3.3 神经影像学诊断第16-17页
    1.4 Aβ蛋白分子成像现状第17-23页
        1.4.1 Aβ蛋白分子成像临床现状第17页
        1.4.2 PET和SPECT分子探针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3 MRI分子探针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4 近红外荧光探针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3-24页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3页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部花青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评价第24-46页
    2.1 探针分子的设计第24-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34页
        2.2.1 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2.2.2 探针分子的合成第26-28页
        2.2.3 目标探针分子的结构表征第28-31页
        2.2.4 光谱性质研究第31-32页
        2.2.5 探针分子神经细胞毒性实验(MTT法)第32页
        2.2.6 探针分子的体外活性评价第32页
        2.2.7 在人工脑脊液中探针分子的活性第32页
        2.2.8 ADMET计算机模拟研究第32-33页
        2.2.9 探针分子对Aβ聚集体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第33页
        2.2.10 探针分子的体外滴定和结合常数实验第33页
        2.2.11 探针在小鼠体内的活体成像实验第33页
        2.2.12 离体脑切片染色实验第33-34页
        2.2.13 分子对接模拟(Docking)第34页
        2.2.14 荧光增强机制的探究实验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4页
        2.3.1 基本光谱性质第34页
        2.3.2 探针的毒性测试(MTT法)第34-35页
        2.3.3 体外活性评价第35-36页
        2.3.4 在人工脑脊液中探针的活性第36-37页
        2.3.5 ADMET模拟计算实验第37-38页
        2.3.6 选择性与特异性第38-39页
        2.3.7 体外滴定和结合常数实验第39页
        2.3.8 小鼠活体成像实验第39-42页
        2.3.9 离体脑切片染色实验第42页
        2.3.10 分子对接模拟(Docking)第42-43页
        2.3.11 荧光增强机制的探究实验第43-44页
    2.4 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二腈基异佛尔酮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评价第46-61页
    3.1 探针分子的设计第46页
    3.2 实验部分第46-51页
        3.2.1 试剂及仪器第46-47页
        3.2.2 探针分子的合成路线第47-48页
        3.2.3 目标探针分子的结构表征第48-49页
        3.2.4 光谱性质研究第49-50页
        3.2.5 探针分子神经细胞毒性实验(MTT法)第50页
        3.2.6 探针分子的体外活性评价第50页
        3.2.7 探针分子对Aβ聚集体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第50页
        3.2.8 探针分子的体外滴定和结合常数实验第50页
        3.2.9 双光子吸收截面第50-51页
        3.2.10 探针在小鼠体内的活体成像实验第51页
        3.2.11 离体脑切片染色实验第51页
        3.2.12 分子对接模拟(Docking)第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59页
        3.3.1 基本光谱性质第51-52页
        3.3.2 探针的毒性测试(MTT法)第52页
        3.3.3 体外活性评价第52-53页
        3.3.4 选择性与特异性第53-54页
        3.3.5 体外滴定和结合常数实验第54页
        3.3.6 双光子吸收截面第54-56页
        3.3.7 小鼠活体成像实验第56-57页
        3.3.8 离体脑切片染色实验第57-58页
        3.3.9 分子对接模拟(Docking)第58-59页
    3.4 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苯并恶二唑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评价第61-68页
    4.1 探针分子的设计第61页
    4.2 实验部分第61-65页
        4.2.1 试剂及仪器第61-62页
        4.2.2 探针分子的合成路线第62-63页
        4.2.3 目标探针分子的结构表征第63-64页
        4.2.4 光谱性质研究第64-65页
        4.2.5 探针分子神经细胞毒性实验(MTT法)第65页
        4.2.6 探针分子的体外活性评价第6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5-66页
        4.3.1 基本光谱性质第65-66页
        4.3.2 探针的毒性测试(MTT法)第66页
        4.3.3 体外活性评价第66页
    4.4 小结第66-68页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附件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介导C-N键断裂合成芳基甲酰胺和芳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研究
下一篇:还原糖快速检测试纸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