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一、明初山东的经济情况与赋税制度的基本确立 | 第10-17页 |
| (一) 明初山东经济情况 | 第10-14页 |
| 1. 鼓励垦荒 | 第10-11页 |
| 2. 移民屯田 | 第11-12页 |
| 3. 兴修水利 | 第12-14页 |
| (二) 赋税制度的基本确立 | 第14-17页 |
| 二、明代山东地区之赋税折征 | 第17-28页 |
| (一) 明中叶以前山东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货币流通状况 | 第17-19页 |
| (二) 山东赋税折征的三个阶段 | 第19-28页 |
| 第一阶段:洪武—成化中 | 第19-22页 |
| 第二阶段:成化中-嘉靖二十年 | 第22-23页 |
| 第三阶段:嘉靖二十年以后 | 第23-28页 |
| 三、折征对山东经济的影响 | 第28-32页 |
| (一) 促进山东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 第28-30页 |
| 1. 首先是粮食作物的种植情况及结构调整 | 第28-29页 |
| 2. 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 | 第29-30页 |
| (二)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促进山东经济发展 | 第30-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