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石墨烯简述 | 第9-10页 |
1.2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0-12页 |
1.2.1 机械剥离法 | 第10页 |
1.2.2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 第10-11页 |
1.2.3 石墨插层法 | 第11页 |
1.2.4 有机合成法 | 第11-12页 |
1.2.5 化学氧化-还原法 | 第12页 |
1.3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2-15页 |
1.3.1 有机小分子-石墨烯基复合物 | 第13-14页 |
1.3.2 聚合物-石墨烯复合物 | 第14页 |
1.3.3 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物 | 第14-15页 |
1.4 石墨烯基材料的应用 | 第15-21页 |
1.4.1 石墨烯基材料在非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4.2 石墨烯基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 第16-21页 |
1.5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石墨烯负载钯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23-45页 |
2.1 引言 | 第23-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5-26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27-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3页 |
2.3.1 氧化石墨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2.3.2 石墨烯负载纳米钯催化剂(SRGO-Pd)的表征与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2.3.3 DMF溶剂热在催化剂SRGO-Pd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 第36-38页 |
2.3.4 SRGO-Pd的催化活性探究 | 第38-39页 |
2.3.5 温度对SRGO-Pd的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9页 |
2.3.6 不同钯含量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7 反应底物拓展 | 第40-41页 |
2.3.8 催化剂的循环利用 | 第41-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氧化石墨烯催化双吲哚甲烷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45-57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6-47页 |
3.2.2 实验原理 | 第47页 |
3.2.3 氧化石墨催化合成双吲哚甲烷类衍生物 | 第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3.3.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3 底物拓展 | 第49-50页 |
3.3.4 催化剂循环 | 第50-51页 |
3.3.5 化合物结构考察 | 第51-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氧化石墨烯催化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 第57-71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4.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58-59页 |
4.2.2 实验原理 | 第59页 |
4.2.3 氧化石墨烯催化合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4.3.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60页 |
4.3.2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3 不同催化剂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4 反应底物拓展 | 第62-63页 |
4.3.5 催化剂循环实验 | 第63页 |
4.3.6 化合物结构考察 | 第63-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71-72页 |
5.2 论文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9页 |
附录 | 第89-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