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西北地域性资源 | 第9-11页 |
(一)文化与民俗意义上的西北地域性特点 | 第9-10页 |
1.中国的西北地区孕育了中华文明 | 第9页 |
2.东西方文化在丝绸之路碰撞与交融 | 第9-10页 |
3.保留有大量的民俗形式 | 第10页 |
(二)民族意义上的西北地域性特点 | 第10-11页 |
1.众多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 第10页 |
2.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 第10-11页 |
(三)民生意义上的西北地域性特点 | 第11页 |
1.以农耕生产为主体 | 第11页 |
2.畜牧业占有很大比重 | 第11页 |
二、西北地域性特点与中国人物画创作之间的关系 | 第11-13页 |
(一) 客观性发掘西北地域性特征对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美学层面上发掘西北地域性特征对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意义 | 第13页 |
三、现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西北地域性特征的研究与分析 | 第13-16页 |
(一)第一阶段(1949 年-1965 年) | 第13-14页 |
(二)第二阶段(1966 年-1976 年) | 第14页 |
(三)第三阶段(1977 年—1999 年) | 第14-16页 |
1.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歌颂“人”存在的价值 | 第14页 |
2.关注与表现独特的民风与民俗 | 第14-15页 |
3.通过表现西北地域性人物,探求与表现人性中的永恒性 | 第15-16页 |
(四)第四阶段(2000 年—今) | 第16页 |
四、本人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对于西北地域性资源发掘与应用的思考和实践 | 第16-23页 |
(一)中国人物画《黄土地上的肖像》系列 | 第17-19页 |
(二)中国人物画《陇原新春》系列 | 第19页 |
(三)中国人物画《再不封闭的山村》系列 | 第19-22页 |
(四)中国人物画《高原日记》系列 | 第22-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毕业创作附图 | 第25-30页 |
附录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