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数控机床直线滚动导轨结合面的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6页
        1.4.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滚动导轨及其结合面动态特性研究方法及理论第17-29页
    2.1 滚动导轨的类型第17-18页
    2.2 滚动导轨的发展现状第18页
    2.3 表征滚动导轨的动态特性的参数第18-19页
    2.4 滚动导轨结合面动态特性研究方法第19-25页
        2.4.1 结合面动态特性的宏观研究方法第19-21页
        2.4.2 结合面动态特性的微观研究方法第21-25页
            2.4.2.1 表面接触时的相互作用第21-22页
            2.4.2.2 表面接触的WA模型第22-23页
            2.4.2.3 表面接触的GW模型第23-24页
            2.4.2.4 分形接触模型第24-25页
    2.5 导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第25-27页
    2.6 导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第27-28页
    2.7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直线导轨的刚度分析及计算第29-41页
    3.1 结合面接触特性的理论研究第29页
    3.2 Hertz接触理论第29-32页
        3.2.1 接触几何关系第30-31页
        3.2.2 载荷与变形关系第31-32页
    3.3 直线导轨的接触求解第32-33页
    3.4 直线导轨的Hertz接触模型第33-35页
    3.5 研究实例第35-37页
        3.5.1 导轨系统的特性参数第35-36页
        3.5.2 单个滚珠-沟槽之间的刚度求解第36-37页
    3.6 直线滚动导轨法向接触刚度求解第37-38页
    3.7 外力及导轨预紧力对导轨接触刚度的影响分析第38-39页
    3.8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单滑块直线滚动导轨的结合面动态特性分析第41-49页
    4.1 BRH型直线滚动导轨第41-42页
    4.2 直线滚动导轨的理论建模与有限元建模第42-43页
    4.3 BRH滚动导轨的动力学模型第43-48页
        4.3.1 理论模型研究第43-45页
        4.3.2 单滑块导轨的有限元分析第45-48页
            4.3.2.1 有限元建模第45-46页
            4.3.2.2 模态分析第46-48页
        4.3.3 理论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第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BRH45R型导轨滑块的动态特性实验第49-63页
    5.1 实验的理论基础第49-52页
        5.1.1 激励方法的选择第49-51页
        5.1.2 半功率带宽法在模态实验中的应用第51-52页
    5.2 模态实验的装置和实验仪器第52-54页
        5.2.1 模态实验的装置第52-53页
        5.2.2 模态实验的仪器第53-54页
    5.3 滚动导轨滑块的模态实验测试第54-61页
        5.3.1 实验的目的第54页
        5.3.2 实验步骤第54-56页
        5.3.3 试验数据结果处理第56-59页
        5.3.4 谐响应分析第59-61页
    5.4 直线滚动导轨的动态试验的意见及注意事项第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六章 结论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页
    6.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高可用性的MPI并行进程迁移机制研究
下一篇:海洋平台项目调度建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