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7-35页 |
1.1 多变量空间数据场的压缩域体绘制 | 第20-22页 |
1.1.1 矢量量化压缩与压缩域体绘制 | 第20-21页 |
1.1.2 浮点型时序体数据压缩方法与可视化 | 第21页 |
1.1.3 完美空间哈希 | 第21-22页 |
1.2 多变量空间数据场的可视化技术 | 第22-28页 |
1.2.1 视觉通道和图像融合 | 第22-24页 |
1.2.2 数据融合和混合绘制 | 第24-26页 |
1.2.3 蓝噪声采样 | 第26-28页 |
1.3 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的交互环境 | 第28-32页 |
1.3.1 多关联视图 | 第29页 |
1.3.2 画刷和高维传输函数 | 第29页 |
1.3.3 焦点+上下文 | 第29-31页 |
1.3.4 语义传输函数 | 第31-32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32-35页 |
2 多变量空间数据场的压缩域体绘制方法 | 第35-53页 |
2.1 基于层次矢量量化的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压缩 | 第37-40页 |
2.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初始码表训练 | 第38-39页 |
2.1.2 LBG码表精炼 | 第39-40页 |
2.2 基于完美空间哈希的残差压缩 | 第40-41页 |
2.3 基于GPU的实时压缩域体绘制 | 第41-43页 |
2.3.1 纹理数据构造 | 第41-42页 |
2.3.2 解码和绘制 | 第42-43页 |
2.4 应用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2.4.1 静态多变量体数据的应用 | 第43-44页 |
2.4.2 时变多变量体数据的CDVR流水线 | 第44-46页 |
2.4.3 时变多变量体数据的应用 | 第46-49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49-53页 |
3 基于多类蓝噪声采样的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 | 第53-67页 |
3.1 基于噪声采样的多变量体可视化方法 | 第53-58页 |
3.1.1 混合密度场计算 | 第54-55页 |
3.1.2 多类蓝噪声采样 | 第55-56页 |
3.1.3 多类光线投射 | 第56-58页 |
3.2 集成的可视化和对比过程 | 第58-60页 |
3.2.1 确定ROI | 第59-60页 |
3.2.2 局部的多变量数据场分析与对比 | 第60页 |
3.3 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应用实例 | 第60-63页 |
3.3.1 飓风数据Hurricane_Isabel的应用结果 | 第60-62页 |
3.3.2 三维核聚变仿真数据的应用结果 | 第62-63页 |
3.4 用户调研 | 第63-65页 |
3.4.1 调研任务和过程 | 第64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3.5 讨论 | 第65-66页 |
3.6 小结 | 第66-67页 |
4 多变量空间数据场可视化的交互环境 | 第67-79页 |
4.1 语义透镜 | 第68-70页 |
4.1.1 语义 | 第68-69页 |
4.1.2 语义透镜 | 第69-70页 |
4.2 平滑过渡区域 | 第70-74页 |
4.2.1 平滑过渡系数 | 第70-71页 |
4.2.2 基于颜色的混合 | 第71-73页 |
4.2.3 基于结构采样的混合 | 第73-74页 |
4.3 基于语义透镜的交互探索 | 第74页 |
4.3.1 基于语义透镜的用户交互方式 | 第7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74-77页 |
4.4.1 单体数据的应用实例 | 第75页 |
4.4.2 多模态数据的应用实例 | 第75-76页 |
4.4.3 多变量体数据的应用实例 | 第76-77页 |
4.4.4 本文方法的局限性 | 第77页 |
4.5 小结 | 第77-7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9-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作者简历 | 第91-9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