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动力学论文

冬春季东海黑潮锋和湾流锋对海表面风和低云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2页
    1 研究意义第11-13页
    2 海洋锋影响大气观测事实第13-20页
        2.1 海洋大气边界层对海洋锋响应的观测事实第14-16页
        2.2 基于卫星遥感的海表面风的对海洋锋的响应第16-17页
        2.3 云的响应第17-20页
        2.4 降水的响应第20页
    3 海洋锋影响大气的机制研究第20-24页
        3.1 海洋锋影响海表面风的物理机制第21-23页
        3.2 海洋锋对海洋大气边界层结构和云的影响第23-24页
    4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科学猜想第24-25页
        4.1 两种东海黑潮锋影响海表面风的机制第24-25页
        4.2 湾流锋对低云的影响第25页
    5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附图第27-32页
第二章 数据介绍和计算方法第32-41页
    1 卫星遥感资料第32-36页
        1.1 QuikSCAT 海表面风第32-33页
        1.2 AVHRR 海表面温度第33页
        1.3 CALIPSO 云顶高度第33-34页
        1.4 DARDAR 云滴相态第34-35页
        1.5 AMSR-E 海表面温度和液态水路径第35页
        1.6 GPCP 降水第35-36页
    2 再分析资料第36-37页
        2.1 CFSR 资料第36页
        2.2 ERA-Interim 资料第36-37页
    3 实测数据第37页
        3.1 ICOADS 资料第37页
        3.2 站点探空资料第37页
    4 计算方法第37-40页
        4.1 风矢量大小和标量风的定义第37-38页
        4.2 时间和空间高通滤波第38页
        4.3 低云顶频率的计算方法第38-40页
    附图第40-41页
第三章 两种海表面风对东海黑潮锋的响应机制第41-65页
    1 引言第41-43页
    2 风矢量大小与标量风物理含义第43-44页
    3 风矢量大小和标量风的不同空间结构第44-46页
    4 风矢量大小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响应第46-48页
    5 标量风在天气尺度上的响应第48-51页
        5.1 海表面风的天气尺度扰动第49-50页
        5.2 回归分析第50-51页
    6 小结与讨论第51-53页
    附图第53-65页
第四章 冬季低云对湾流锋的响应第65-92页
    1 引言第65-67页
    2 研究时间和区域第67-68页
    3 湾流锋、液态水路径和低云顶高度的气候态空间分布第68-70页
    4 云顶高度频率第70-73页
        4.1 CALIPSO 低云顶高度第70-72页
        4.2 DARDAR 云滴相态第72-73页
        4.3 CALIPSO 低云顶与 AMSR-E LWP 的关系第73页
    5 海表面南风和北风的合成分析第73-76页
        5.1 北风合成第74-75页
        5.2 南风合成第75-76页
    6 低云响应的季节循环第76-77页
    7 小结第77-78页
    8 讨论—东海黑潮锋对云的影响第78-79页
    附图第79-92页
第五章 结论第92-98页
    1 全文总结第92-93页
    2 本文的创新点第93-94页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94-96页
    附图第96-98页
第六章 讨论—夏季低云对夏威夷群岛的响应第98-115页
    1 夏季夏威夷群岛附近大气和海洋背景场第98-99页
    2 在岛屿上空和近岛尾迹中的低云第99-100页
    3 远岛尾迹中低云的响应第100-101页
    4 低云的日变化第101页
    5 信风逆温层对低云的影响第101-102页
    6 小结第102-103页
    附图第10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4页
附录:英文缩写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个人简历第127-128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气候带城市化效应的差异和城市扩展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下一篇:海岸侵蚀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