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LIBS 技术在煤质分析等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基础实验研究 | 第14-17页 |
1.2.2 基体效应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 第17-20页 |
1.2.3 工业应用研究 | 第20-21页 |
1.3 LIBS 在气固两相成分测量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本文的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1 本文课题来源 | 第23页 |
1.4.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LIBS 应用于煤粉颗粒流检测实验系统的构建 | 第25-35页 |
2.1 煤粉颗粒流检测的基础实验台架 | 第25-28页 |
2.2 模拟现场环境颗粒流检测的冷态实验系统 | 第28-32页 |
2.3 煤粉制备及其颗粒流检测的光谱特性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煤粉颗粒流检测光谱数据预处理研究 | 第35-53页 |
3.1 实验参数和过程介绍 | 第35-36页 |
3.2 异常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6-37页 |
3.3 光谱有效数据提取 | 第37-44页 |
3.3.1 激光与煤粉颗粒流作用的光谱特征 | 第37-41页 |
3.3.2 有效光谱的鉴别 | 第41-42页 |
3.3.3 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4 有效光谱数据优化 | 第44-51页 |
3.4.1 相对强度法与归一化强度法的数据处理 | 第44-46页 |
3.4.2 数据的均值化处理 | 第46-47页 |
3.4.3 均值 N 的选取 | 第47-50页 |
3.4.4 平均次数的优化效果分析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不同关键参数下的等离子体及其光谱特性 | 第53-101页 |
4.1 激光光源 | 第53-65页 |
4.1.1 脉冲能量 | 第53-59页 |
4.1.2 聚焦焦深 | 第59-65页 |
4.2 煤粉颗粒流特性 | 第65-81页 |
4.2.1 流束直径 | 第65-77页 |
4.2.2 质量流量 | 第77-81页 |
4.3 等离子体信号收集系统 | 第81-92页 |
4.3.1 不同收光方式 | 第82-87页 |
4.3.2 不同收光角度 | 第87-92页 |
4.4 综合参数分析 | 第92-100页 |
4.4.1 聚焦光斑面积计算 | 第92-93页 |
4.4.2 因素与水平选取 | 第93-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煤粉颗粒流热值和工业分析指标的定量研究 | 第101-120页 |
5.1 煤的热值和工业分析指标特性分析 | 第101-103页 |
5.2 实验过程和参数 | 第103-104页 |
5.3 煤的热值和工业分析定量研究 | 第104-118页 |
5.3.1 热值的定量分析 | 第104-110页 |
5.3.2 灰分的定量分析 | 第110-113页 |
5.3.3 挥发分的定量分析 | 第113-115页 |
5.3.4 固定碳的定量分析 | 第115-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3页 |
研究结论 | 第120-121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122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附件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