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20-21页 |
前言 | 第21-25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一部分 :腹股沟上入路及耻骨旁垂直入路闭孔神经阻滞对抑制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应的临床研究 | 第25-35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25-27页 |
1.1.1 解剖学研究 | 第25-26页 |
1.1.2 分组 | 第26页 |
1.1.3 神经阻滞方法 | 第26-27页 |
1.1.4 观察指标 | 第27页 |
1.1.5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1.2 结果 | 第27-32页 |
1.2.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27-28页 |
1.2.2 闭孔神经阻滞情况比较 | 第28-31页 |
1.2.3 各组患者不同时点大腿内收肌肌力比较 | 第31-32页 |
1.3 讨论 | 第32-34页 |
1.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部分 :超声及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对抑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应效果的临床研究 | 第35-54页 |
一、单纯超声引导下平面外与平面内ONB对抑制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应效果的临床研究 | 第35-45页 |
2.1.1 对象和方法 | 第35-41页 |
2.1.1.1 分组情况 | 第35页 |
2.1.1.2 神经阻滞方法 | 第35-40页 |
2.1.1.3 观察指标 | 第40页 |
2.1.1.4 统计学处理 | 第40-41页 |
2.1.2 结果 | 第41-43页 |
2.1.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41页 |
2.1.2.2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再次穿刺诱发大腿内收肌收缩情况 | 第41-43页 |
2.1.2.3 不良反应 | 第43页 |
2.1.3 讨论 | 第43-44页 |
2.1.4 小结 | 第44-45页 |
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研究 | 第45-54页 |
2.2.1 对象和方法 | 第45-48页 |
2.2.1.1 对象 | 第45页 |
2.2.1.2 神经阻滞方法 | 第45-47页 |
2.2.1.3 观察指标 | 第47页 |
2.2.1.4 统计学指标 | 第47-48页 |
2.2.2 结果 | 第48-51页 |
2.2.2.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48-49页 |
2.2.2.2 两组ONB各项评估的比较 | 第49-50页 |
2.2.2.3 阻滞后两组大腿内收肌力的比较 | 第50-51页 |
2.2.2.4 不良反应 | 第51页 |
2.2.3 讨论 | 第51-53页 |
2.2.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部分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抑制闭孔神经反应的利多卡因半数有效剂量 | 第54-65页 |
一、利多卡因用于抑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 | 第54-60页 |
3.1.1 对象和方法 | 第54-56页 |
3.1.1.1 对象 | 第54页 |
3.1.1.2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3.1.1.3 评估方法 | 第55页 |
3.1.1.4 麻醉方法 | 第55-56页 |
3.1.1.5 观察指标 | 第56页 |
3.1.1.6 统计学分析 | 第56页 |
3.1.2 结果 | 第56-58页 |
3.1.2.1 一般情况 | 第56页 |
3.1.2.2 患者对各浓度利多卡因的反应 | 第56-57页 |
3.1.2.3 刺激仪引导下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有效率 | 第57-58页 |
3.1.2.4 不良反应 | 第58页 |
3.1.3 讨论 | 第58-59页 |
3.1.4 小结 | 第59-60页 |
二、选择性闭孔神经阻滞时利多卡因抑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闭孔神经反应的半数有效容量 | 第60-65页 |
3.2.1 对象和方法 | 第60-62页 |
3.2.1.1 对象 | 第60页 |
3.2.1.2 研究方法 | 第60-61页 |
3.2.1.3 评估方法 | 第61页 |
3.2.1.4 麻醉方法 | 第61页 |
3.2.1.5 观察指标 | 第61页 |
3.2.1.6 统计学方法 | 第61-62页 |
3.2.2 结果 | 第62-63页 |
3.2.2.1 一般情况 | 第62页 |
3.2.2.2 患者对不同容量利多卡因的反应 | 第62页 |
3.2.2.3 剂量效应曲线 | 第62-63页 |
3.2.2.4 不良反应 | 第63页 |
3.2.3 讨论 | 第63-64页 |
3.2.4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部分 :超声引导下穿刺及右美托咪定对抑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应的闭孔神经阻滞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 第65-80页 |
一、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利多卡因闭孔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 | 第65-72页 |
4.1.1 对象和方法 | 第65-67页 |
4.1.1.1 对象 | 第65页 |
4.1.1.2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4.1.1.3 神经阻滞方法 | 第66页 |
4.1.1.4 阻滞效果评估 | 第66页 |
4.1.1.5 麻醉方法 | 第66页 |
4.1.1.6 观察指标 | 第66页 |
4.1.1.7 统计学分析 | 第66-67页 |
4.1.2 结果 | 第67-69页 |
4.1.2.1 一般情况 | 第67-68页 |
4.1.2.2 患者对各容量利多卡因的反应 | 第68页 |
4.1.2.3 剂量效应曲线 | 第68-69页 |
4.1.2.4 阻滞评估结果 | 第69页 |
4.1.2.5 不良反应 | 第69页 |
4.1.3 讨论 | 第69-71页 |
4.1.4 小结 | 第71-72页 |
二、右美托咪啶局部应用对利多卡因闭孔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 第72-80页 |
4.2.1 对象和方法 | 第72-74页 |
4.2.1.1 对象 | 第72页 |
4.2.1.2 研究方法 | 第72-73页 |
4.2.1.3 神经阻滞方法 | 第73页 |
4.2.1.4 阻滞效果评估 | 第73页 |
4.2.1.5 麻醉方法 | 第73页 |
4.2.1.6 观察数据 | 第73页 |
4.2.1.7 统计学分析 | 第73-74页 |
4.2.2 结果 | 第74-77页 |
4.2.2.1 一般情况 | 第74页 |
4.2.2.2 患者对各浓度利多卡因的反应及有效率 | 第74-76页 |
4.2.2.3 不良反应 | 第76-77页 |
4.2.3 讨论 | 第77-79页 |
4.2.4 小结 | 第79-80页 |
全文结论 | 第80-8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2-93页 |
综述 | 第93-105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