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特征的芦山县城室外应急避难场所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中国地震灾害危害严重 | 第10页 |
1.1.2 山地小城镇避震能力薄弱 | 第10-11页 |
1.1.3 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迫切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基础研究 | 第20-41页 |
2.1 环境行为学理论基础研究 | 第20-25页 |
2.1.1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2页 |
2.1.2 在国内外应急避难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2.1.3 应急环境下人的行为特征 | 第25页 |
2.2 县城防灾避难的特殊性 | 第25-35页 |
2.2.1 自然条件的特殊性 | 第26-28页 |
2.2.2 空间布局的特殊性 | 第28-29页 |
2.2.3 基础建设的特殊性 | 第29-33页 |
2.2.4 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 第33-34页 |
2.2.5 人口情况的特殊性 | 第34-35页 |
2.3 县城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特点 | 第35-38页 |
2.3.1 场所选址无序且安全系数低 | 第35-36页 |
2.3.2 场所规模小且服务半径小 | 第36页 |
2.3.3 场所生活空间紧缺且配套设施缺乏 | 第36-37页 |
2.3.4 场所未进行有序开发建设 | 第37-38页 |
2.4 县城应急避难场所的构成系统 | 第38-40页 |
2.4.1 避难救援通道系统 | 第38-39页 |
2.4.2 避难生活空间系统 | 第39页 |
2.4.3 救援工作空间系统 | 第39页 |
2.4.4 物资储备系统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室外应急避难场所构成系统分析 | 第41-61页 |
3.1 芦山县城居民避难行为特征分析 | 第41-46页 |
3.1.1 震时避难行为特征 | 第41-43页 |
3.1.2 震后紧急避难行为特征 | 第43-45页 |
3.1.3 震后中长期避难行为特征 | 第45-46页 |
3.2 行为特征对应急避难的功能需求 | 第46-50页 |
3.2.1 安全避灾需求 | 第46-47页 |
3.2.2 疏散功能需求 | 第47页 |
3.2.3 指示功能需求 | 第47-48页 |
3.2.4 避难生活需求 | 第48页 |
3.2.5 救灾工作需求 | 第48-50页 |
3.3 基于行为特征的避难场所构成系统分析 | 第50-57页 |
3.3.1 救援疏散通道系统分析 | 第50-52页 |
3.3.2 避难生活空间系统分析 | 第52-53页 |
3.3.3 救援工作空间系统分析 | 第53-56页 |
3.3.4 避难物资供应系统分析 | 第56-57页 |
3.4 基于行为特征的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原则 | 第57-60页 |
3.4.1 安全可达原则 | 第57-58页 |
3.4.2 大众化原则 | 第58页 |
3.4.3 小区域防灾原则 | 第58-59页 |
3.4.4 分级布置原则 | 第59页 |
3.4.5 平灾结合原则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室外应急避难场所设计策略 | 第61-84页 |
4.1 场地选址和空间布局策略 | 第61-68页 |
4.1.1 场地选址策略 | 第61-65页 |
4.1.2 空间布局策略 | 第65-68页 |
4.2 救援疏散通道设计策略 | 第68-73页 |
4.2.1 建立系统化的周边避救灾道路 | 第68-70页 |
4.2.2 构建完善便捷的内部避难疏散道路 | 第70-71页 |
4.2.3 设计层次分明的出入口空间 | 第71-73页 |
4.3 避难生活空间设计策略 | 第73-75页 |
4.3.1 多功能复合利用避难生活空间 | 第73-74页 |
4.3.2 基于人体工程学估算人均避难面积 | 第74页 |
4.3.3 充分利用自然地表形式 | 第74-75页 |
4.3.4 方格网式布置宿棚区 | 第75页 |
4.4 救灾工作空间设计策略 | 第75-80页 |
4.4.1 应急指挥区设计策略 | 第76页 |
4.4.2 医疗服务区设计策略 | 第76-77页 |
4.4.3 救灾物资集散区设计策略 | 第77-78页 |
4.4.4 卫生防疫区设计策略 | 第78-79页 |
4.4.5 能源供应区设计策略 | 第79-80页 |
4.4.6 应急直升机坪设计策略 | 第80页 |
4.5 避难场所配套设施配置策略 | 第80-83页 |
4.5.1 食物及生活必需品配置策略 | 第81页 |
4.5.2 医疗救护设施配置策略 | 第81-82页 |
4.5.3 指示标识系统配置策略 | 第82页 |
4.5.4 生命线工程设施配套策略 | 第82-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