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子弹外观光电检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子弹外观光电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子弹外观光电检测的关键技术 | 第12-1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各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本论文各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子弹外观光电检测系统概述 | 第15-24页 |
2.1 子弹的结构 | 第15-16页 |
2.2 子弹外观光电检测系统的结构 | 第16-18页 |
2.3 子弹表观检测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18页 |
2.4 子弹表观检测系统的技术指标、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 第18-23页 |
2.4.1 主要技术指标 | 第18-19页 |
2.4.2 主要功能要求 | 第19-22页 |
2.4.3 主要性能指标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子弹底部外观光电检测系统及模块设计 | 第24-32页 |
3.1 子弹底部表观检测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 第24-25页 |
3.2 子弹底部表观检测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功能要求 | 第25-26页 |
3.2.1 主要技术指标 | 第25页 |
3.2.2 功能要求 | 第25-26页 |
3.3 子弹底部表观检测系统的各模块设计 | 第26-31页 |
3.3.1 光源模块 | 第26-27页 |
3.3.2 图像采集模块 | 第27-29页 |
3.3.3 图像处理模块 | 第29-30页 |
3.3.4 人机交互界面 | 第30页 |
3.3.5 机械系统 | 第30页 |
3.3.6 控制模块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子弹底部光电外观检测的图像处理 | 第32-69页 |
4.1 子弹底部图像预处理 | 第32-38页 |
4.1.1 图像去噪 | 第32-35页 |
4.1.2 图像增强 | 第35-38页 |
4.2 图像分割 | 第38-43页 |
4.2.1 局部动态阈值分割原理及实现 | 第38-40页 |
4.2.2 局部动态阈值分割算法 | 第40-41页 |
4.2.3 局部动态阈值选取方法 | 第41-43页 |
4.3 连通区域标记 | 第43-44页 |
4.4 子弹底部尺寸检测 | 第44-53页 |
4.4.1 Sobel边缘检测 | 第45-47页 |
4.4.2 最小二乘法拟合圆 | 第47-50页 |
4.4.3 Hough变换 | 第50-52页 |
4.4.4 尺寸测量 | 第52-53页 |
4.5 子弹底部字符识别 | 第53-58页 |
4.5.1 字符提取及倾斜矫正 | 第54-55页 |
4.5.2 字符识别 | 第55-58页 |
4.6 子弹底部图像特征提取与缺陷识别 | 第58-64页 |
4.6.1 几何特征提取 | 第58-60页 |
4.6.2 灰度特征提取 | 第60页 |
4.6.3 不变矩特征提取 | 第60-62页 |
4.6.4 缺陷识别与分类 | 第62-64页 |
4.7 子弹底部检测的软件架构与实现效果 | 第64-66页 |
4.8 子弹底部检测系统实验测试 | 第66-68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总结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