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3页 |
ABSTRACT | 第13-20页 |
1 引言 | 第21-30页 |
1.1 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21页 |
1.2 植物生长素调控机制 | 第21-24页 |
1.2.1 生长素的合成 | 第21-22页 |
1.2.2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 第22-23页 |
1.2.3 生长素的信号途径 | 第23-24页 |
1.3 植物生长素响应基因 | 第24-28页 |
1.3.1 ARFs响应因子 | 第24-25页 |
1.3.2 Aux/IAAs基因家族 | 第25-26页 |
1.3.3 CH3基因家族 | 第26页 |
1.3.4 SAURs基因家族 | 第26-2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5 研究内容和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1.5.1 本研究的内容 | 第29页 |
1.5.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2 杉木生长素早期应答基因ClSAURs基因家族克隆 | 第30-40页 |
2.1 材料 | 第30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2.1.2 试剂材料 | 第30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30页 |
2.2 方法 | 第30-36页 |
2.2.1 杉木总RNA和DNA的提取 | 第30页 |
2.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0-32页 |
2.2.3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反应 | 第32-35页 |
2.2.4 目的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2.3.1 杉木总RNA和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 第36页 |
2.3.2 杉木ClSAURs基因保守片段克隆 | 第36-37页 |
2.3.3 杉木ClSAURs基因3'/5'RACE | 第37页 |
2.3.4 杉木ClSAURs基因的ORF序列扩增 | 第37-38页 |
2.3.5 杉木ClSAURs基因的gDNA序列扩增 | 第38-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3 杉木ClSAURs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58页 |
3.1 材料 | 第40页 |
3.2 方法 | 第40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40-56页 |
3.3.1 杉木ClSAUR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40-42页 |
3.3.2 杉木ClSAUR蛋白序列亲水性和疏水性及信号肽预测 | 第42-44页 |
3.3.3 杉木ClSAUR蛋白亚细胞定位及跨膜结构预测 | 第44-46页 |
3.3.4 杉木ClSAUR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分析 | 第46-48页 |
3.3.5 杉木ClSAUR蛋白的二三级结构预测 | 第48-50页 |
3.3.6 杉木ClSAUR基因内含子和外显子预测 | 第50-51页 |
3.3.7 杉木ClSAUR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51-56页 |
3.4 小结 | 第56-58页 |
4 杉木ClSAUR25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8-67页 |
4.1 材料 | 第58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58页 |
4.1.2 试剂材料 | 第58页 |
4.1.3 仪器设备 | 第58页 |
4.2 方法 | 第58-60页 |
4.2.1 杉木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8页 |
4.2.2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反应 | 第58-59页 |
4.2.3 目的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59页 |
4.2.4 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4.3.1 杉木ClSAUR25基因的启动子克隆 | 第60-61页 |
4.3.2 杉木ClSAUR25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61-65页 |
4.4 小结 | 第65-67页 |
5 不同生理条件下杉木ClSAUR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 | 第67-73页 |
5.1 材料 | 第67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67页 |
5.1.2 试剂材料 | 第67页 |
5.1.3 仪器设备 | 第67页 |
5.2 方法 | 第67-69页 |
5.2.1 杉木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7页 |
5.2.2 杉木组培苗生根培养 | 第67-68页 |
5.2.3 生长素处理 | 第68页 |
5.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5.3.1 杉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ClSAUR基因家族的定量表达分析 | 第69-70页 |
5.3.2 杉木不同组织部位ClSAUR基因家族的定量表达分析 | 第70-71页 |
5.3.3 生长素处理下杉木ClSAUR基因家族的定量表达分析 | 第71-72页 |
5.4 小结 | 第72-73页 |
6 杉木ClSAUR25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73-87页 |
6.1 材料 | 第73页 |
6.1.1 植物、菌株和载体材料 | 第73页 |
6.1.2 试剂材料 | 第73页 |
6.1.3 仪器设备 | 第73页 |
6.2 方法 | 第73-76页 |
6.2.1 杉木ClSAUR25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3-74页 |
6.2.2 过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 第74页 |
6.2.3 遗传转化 | 第74-76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76-85页 |
6.3.1 p1301-ClSAUR25过表达载体的获得 | 第76-77页 |
6.3.2 p1301-ClSAUR25转化农杆菌 | 第77-78页 |
6.3.3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 第78页 |
6.3.4 转基因烟草的获得 | 第78-79页 |
6.3.5 过表达ClSAUR25基因对烟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79-80页 |
6.3.6 过表达ClSAUR25基因烟草在生长素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第80-81页 |
6.3.7 过表达ClSAUR25基因烟草的耐铝性分析 | 第81-85页 |
6.4 小结 | 第85-87页 |
7 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87-92页 |
7.1 讨论 | 第87-91页 |
7.1.1 杉木ClSAUR家族蛋白的磷酸化修饰 | 第87页 |
7.1.2 杉木ClSAUR25基因启动子的潜在功能 | 第87-88页 |
7.1.3 杉木不同生理条件下ClSAUR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 | 第88-89页 |
7.1.4 杉木ClSAUR25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89-9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