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论文--世界经济史论文--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基于关系经济地理学的上海临港产业区发展驱动力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录第10-12页
图目录第12-13页
表目录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6-23页
        1.2.1 从区域研究的一般视角到关系视角第16-22页
        1.2.2 上海临港产业区相关研究第22页
        1.2.3 文献评述第22-23页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与研究方法第23-24页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3-24页
        1.3.2 研究方法第24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第24-27页
        1.4.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2 研究框架第25-2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7-38页
    2.1 区域发展驱动力的相关理论第27-30页
        2.1.1 新区域主义下的本地生产网络第27-28页
        2.1.2 曼彻斯特学派的全球生产网络第28-29页
        2.1.3 传统区域发展理论受到的质疑第29-30页
    2.2 关系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第30-38页
        2.2.1 知识的“关系资产”特性第31页
        2.2.2 关系视角下的“尺度重组”第31-32页
        2.2.3 产业集群维度第32-35页
        2.2.4 本地交流和全球/跨地方通道第35-38页
第三章 上海临港产业区发展概况和研究尺度探索第38-57页
    3.1 上海临港产业区发展现状第38-45页
        3.1.1 上海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状况第38-41页
        3.1.2 上海临港产业区综合评价指数第41-42页
        3.1.3 上海临港产业区空间布局特征第42-44页
        3.1.4 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第44-45页
    3.2 上海临港产业区发展的特殊因子分析第45-53页
        3.2.1 区位特性第45-48页
        3.2.2 知识基础特性第48-50页
        3.2.3 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第50-53页
    3.3 上海临港产业区发展驱动力的空间尺度界定第53-55页
        3.3.1 卫星区域特性与发展驱动力空间尺度的关系第53页
        3.3.2 知识基础特性与发展驱动力空间尺度的关系第53-54页
        3.3.3 发展阶段特性与发展驱动力空间尺度的关系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关系视角下的上海临港产业区发展驱动力第57-87页
    4.1 上海临港产业区发展驱动力的行为主体构成第57-63页
        4.1.1 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大型国有企业第57-59页
        4.1.2 大型跨国企业第59-60页
        4.1.3 大中小民营企业第60-62页
        4.1.4 上海临港产业区内主要开发和管理主体第62-63页
    4.2 上海临港产业区产业集群维度分析第63-71页
        4.2.1 水平维度第63-64页
        4.2.2 垂直维度第64-67页
        4.2.3 制度维度第67-69页
        4.2.4 外部联系第69-71页
        4.2.5 权力关系第71页
    4.3 “本地-跨地方”层面下的上海临港产业区驱动力分析第71-86页
        4.3.1 上海临港产业区内部网络第71-72页
        4.3.2 上海临港产业区跨地方外部联系第72-84页
        4.3.3 上海临港产业区驱动力第84-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7-90页
    5.1 研究主要结论第87-89页
    5.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96页
后记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DI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基于企业视角的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研究--以泉州鞋服产业集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