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效节水的要求 | 第16-18页 |
2.1 新泰市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要求 | 第16页 |
2.2 新泰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 第16页 |
2.3 资源与生产力配置布局 | 第16页 |
2.4 新泰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节水的要求 | 第16-18页 |
3 新泰市自然经济概述及发展趋势 | 第18-30页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3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3.1.2 气候条件 | 第18-19页 |
3.1.3 河流、水系 | 第19-21页 |
3.1.4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3.1.5 土壤特征 | 第21-22页 |
3.1.6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3.2 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3-30页 |
3.2.1 现状经济状况 | 第23-27页 |
3.2.2 城市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27-30页 |
4 现状供用水与供需分析 | 第30-40页 |
4.1 供水现状与供水能力建设规划 | 第30-34页 |
4.1.1 新泰市水资源概况 | 第30页 |
4.1.2 现状供水能力 | 第30-31页 |
4.1.3 城市规划区水源地调整和布局规划 | 第31-32页 |
4.1.4 城市规划区供水能力建设规划 | 第32-34页 |
4.2 城市规划区需水预测 | 第34-38页 |
4.2.1 城镇生活需水 | 第34-35页 |
4.2.2 第二产业需水 | 第35-36页 |
4.2.3 第三产业、生态环境需水 | 第36页 |
4.2.4 城郊农业需水 | 第36-37页 |
4.2.5 经济社会发展需水总量 | 第37-38页 |
4.3 供需水态势分析 | 第38页 |
4.4 解决缺水的主要途径 | 第38-40页 |
4.4.1 工业节水的重点领域 | 第38-39页 |
4.4.2 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 | 第39页 |
4.4.3 生活节水方面 | 第39页 |
4.4.4 注重城市污水处理回用 | 第39页 |
4.4.5 城郊农业节水的重点领域 | 第39页 |
4.4.6 健全节水管理制度 | 第39页 |
4.4.7 分质供水,优水优用 | 第39-40页 |
5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依据 | 第40-44页 |
5.1 规划指导思想 | 第40-41页 |
5.1.1 坚持以人为本 | 第40页 |
5.1.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第40页 |
5.1.3 节水优先 | 第40页 |
5.1.4 全社会参与 | 第40-41页 |
5.2 规划原则 | 第41-42页 |
5.2.1 优化配置原则 | 第41页 |
5.2.2 节流优先原则 | 第41页 |
5.2.3 科技推动原则 | 第41页 |
5.2.4 全民参与原则 | 第41页 |
5.2.5 综合利用原则 | 第41页 |
5.2.6 优先保障原则 | 第41页 |
5.2.7 保障发展原则 | 第41-42页 |
5.2.8 综合协调原则 | 第42页 |
5.2.9 市场经济原则 | 第42页 |
5.2.10 目标导向原则 | 第42页 |
5.3 规划依据 | 第42-43页 |
5.3.1 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 | 第42页 |
5.3.2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 第42页 |
5.3.3 主要技术规划文本和技术标准 | 第42-43页 |
5.3.4 新泰市相关规划文件 | 第43页 |
5.4 规划范围 | 第43页 |
5.5 规划对象 | 第43页 |
5.6 规划水平年 | 第43-44页 |
6 节水标准与节水潜力 | 第44-50页 |
6.1 节水标准 | 第44-46页 |
6.1.1 城镇生活节水标准 | 第44页 |
6.1.2 第二产业节水标准 | 第44-45页 |
6.1.3 第三产业节水标准 | 第45页 |
6.1.4 城郊农业节水标准 | 第45-46页 |
6.2 综合节水目标 | 第46-48页 |
6.2.1 总量控制目标 | 第46页 |
6.2.2 主要发展目标 | 第46-48页 |
6.3 节水潜力 | 第48-50页 |
6.3.1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 | 第48页 |
6.3.2 第二产业节水潜力 | 第48页 |
6.3.3 第三产业节水潜力 | 第48-49页 |
6.3.4 城郊农业节水潜力 | 第49-50页 |
7 节水规划 | 第50-67页 |
7.1 城镇生活节水规划 | 第50-54页 |
7.1.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 第50页 |
7.1.2 节水方案比选 | 第50-52页 |
7.1.3 节水措施 | 第52-54页 |
7.2 第二产业节水规划 | 第54-61页 |
7.2.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 第54-55页 |
7.2.2 节水方案比选 | 第55-58页 |
7.2.3 节水措施 | 第58-61页 |
7.3 第三产业节水规划 | 第61-64页 |
7.3.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 第61页 |
7.3.2 节水方案比选 | 第61-62页 |
7.3.3 节水措施 | 第62-64页 |
7.4 城郊农业节水规划 | 第64-67页 |
7.4.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 第64-65页 |
7.4.2 节水方案比选 | 第65页 |
7.4.3 节水措施 | 第65-67页 |
8 城市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 | 第67-73页 |
8.1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概况与规划 | 第67页 |
8.1.1 青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新泰污水处理厂) | 第67页 |
8.1.2 新泰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新汶污水处理厂) | 第67页 |
8.2 再生水系统布局原则与规划 | 第67-69页 |
8.2.1 再生水布局原则 | 第67-68页 |
8.2.2 再生水布局规划 | 第68-69页 |
8.3 企业(单位)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规划 | 第69-70页 |
8.3.1 要求 | 第69页 |
8.3.2 管理规定 | 第69-70页 |
8.4 城市再生水利用原则 | 第70页 |
8.4.1 积极促进工业冷却水及杂用水使用城市再生水 | 第70页 |
8.4.2 市政杂用水和环境建设要尽可能地使用城市再生水 | 第70页 |
8.4.3 逐步建设中水道,使再生水用于生活类其他用水 | 第70页 |
8.5 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 第70-71页 |
8.5.1 近期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 第71页 |
8.5.2 中期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 第71页 |
8.5.3 远期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 第71页 |
8.6 雨水利用原则 | 第71页 |
8.7 雨水利用规划 | 第71-72页 |
8.7.1 近期规划 | 第71-72页 |
8.7.2 中期规划 | 第72页 |
8.7.3 远期规划 | 第72页 |
8.8 非常规水替代率 | 第72-73页 |
9 实施效果评价 | 第73-76页 |
9.1 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 第73页 |
9.2 总体评价 | 第73-76页 |
9.2.0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第73-75页 |
9.2.1 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 第75页 |
9.2.2 改善生态环境 | 第75-76页 |
10 结束语 | 第76-77页 |
10.1 研究成果 | 第76页 |
10.2 创新点 | 第76页 |
10.3 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