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0.1 研究范围、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0.2 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0-12页 |
0.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1 《红楼梦》整体对道家美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 第13-21页 |
1.1 “有”与“无”、“真”与“假”、“虚”与“实”:《红楼梦》对道家美学基本概念的继承 | 第13-15页 |
1.2 对道家美学意象的继承和发展 | 第15-21页 |
1.2.1 石意象:真朴、无用 | 第16-17页 |
1.2.2 水意象:清洁、灵动 | 第17-18页 |
1.2.3 花意象与女性意象的高度重叠 | 第18-21页 |
2 《红楼梦》中的道家自然美学精神 | 第21-40页 |
2.1 自然人性的集中展现 | 第22-26页 |
2.1.1 自然人性的化身—贾宝玉 | 第22-25页 |
2.1.2 如花似水的红楼女儿 | 第25-26页 |
2.2 追求真情至性之美 | 第26-31页 |
2.2.1 宝玉的“大爱” | 第27-30页 |
2.2.2 黛玉的“纯爱” | 第30-31页 |
2.3 画人描情皆出“自然之理” | 第31-34页 |
2.3.1 画人之“真” | 第31-33页 |
2.3.2 描情之“真” | 第33-34页 |
2.4 “不巧之巧”:自然的呈现方式 | 第34-40页 |
2.4.1 结构中的自然神理 | 第35-38页 |
2.4.2 有意与无意之间:道家的诗化言语方式 | 第38-40页 |
3 《红楼梦》中道家美学的超越精神 | 第40-44页 |
3.1 “游”于仕途经济之外的石头 | 第41-42页 |
3.2 超逸脱俗的草木诗人 | 第42-44页 |
4 空灵与含蓄:《红楼梦》对道家意境美的追求 | 第44-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