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果树实生繁殖条件下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 | 第13-18页 |
·果树性状遗传变异的特点 | 第13页 |
·果树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 | 第13-14页 |
·果实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 | 第14-17页 |
·果树童期的遗传变异 | 第17页 |
·果树抗性的遗传变异 | 第17-18页 |
·果树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果树远缘杂交的作用 | 第18-19页 |
·果树远缘杂交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克服果树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 第20-21页 |
·克服果树远缘杂种不育性的方法 | 第21-23页 |
·果树远缘杂种的鉴定与选择 | 第23页 |
·果树根癌病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果树根癌病的症状与危害 | 第23-24页 |
·土壤杆菌属的分类及寄主范围 | 第24页 |
·根癌病的致病机理 | 第24-25页 |
·根癌病的抗性机理 | 第25-26页 |
·提高果树根癌病抗性的手段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27-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甜樱桃实生后代品质性状的测定 | 第29-30页 |
·材料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单果重、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糖酸组分以及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挥发性化合物的测定 | 第29-30页 |
·甜樱桃远缘杂交后代根癌病抗性的鉴定 | 第30-33页 |
·材料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3页 |
·甜樱桃远缘杂种植株无菌外植体的获得及培养 | 第30-32页 |
·根癌农杆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32页 |
·致病性的初步测定 | 第32页 |
·针刺接种测定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甜樱桃实生后代品质性状的测定 | 第33-36页 |
·甜樱桃实生后代果实四项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 | 第33-34页 |
·甜樱桃实生后代挥发性化合物的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 | 第34-36页 |
·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含量的遗传变异 | 第34-35页 |
·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遗传变异 | 第35-36页 |
·甜樱桃实生后代特异性状单株的筛选 | 第36页 |
·甜樱桃远缘杂种植株无菌外植体的获取 | 第36-39页 |
·糖分的有无对茎段培养污染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消毒方式对茎段培养污染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抗生素对茎段培养污染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浓度的氯霉素、利福平对茎段培养污染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浓度组合的氯霉素、利福平和糖类物质对茎段培养污染的影响 | 第38-39页 |
·甜樱桃远缘杂交后代根癌病抗性鉴定 | 第39-41页 |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 | 第39-40页 |
·组培苗接种鉴定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5页 |
·关于甜樱桃实生后代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 | 第41-42页 |
·关于甜樱桃远缘杂种植株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 第42-43页 |
·无糖条件对茎段培养污染的影响 | 第42-43页 |
·抗生素的运用对茎段培养污染的影响 | 第43页 |
·关于樱桃远缘杂交后代的根癌病抗性 | 第43-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9页 |
图版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