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数学论文

傅种孙数学及数学教育贡献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傅种孙生平及学术贡献第16-24页
    2.1 生平第16-20页
    2.2 学术贡献简介第20-24页
第3章 傅种孙学术工作个案分析第24-38页
    3.1 译著《罗素算理哲学》及其引起的学术争论第24-31页
        3.1.1 傅种孙、张邦铭译《罗素算理哲学》及其翻译特点第24-27页
        3.1.2 《罗素算理哲学》引起的学术争论第27-31页
    3.2 几何基础研究工作及其价值第31-35页
        3.2.1 引进几何基础第一人第31-32页
        3.2.2 专著式讲义《几何基础研究》第32-35页
    3.3 小结第35-38页
第4章 傅种孙编写教科书分析第38-55页
    4.1 《初级混合数学》第38-48页
        4.1.1 《初级混合数学》历史背景第38-39页
        4.1.2 《初级混合数学》内容分析第39-46页
        4.1.3 《初级混合数学》与《布利氏新式算学教科书》的简单比较第46-48页
    4.2 《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第48-54页
        4.2.1 《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历史背景第48-49页
        4.2.2 《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内容概要第49-51页
        4.2.3 《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所体现的数学教育思想第51-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傅种孙数学组织活动第55-67页
    5.1 傅种孙与中国数学会第55-56页
    5.2 傅种孙与《中国数学杂志》第56-60页
    5.3 数学教育改革实践第60-66页
        5.3.1 数学教育组织活动第60-63页
        5.3.2 致力中学数学师资培训第63-66页
    5.4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结束语第67-69页
    6.1 小结第67页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紧密度的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研究
下一篇:新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间的冲突--以转基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