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邵彬儒劝善小说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8-12页
    1.1 选题意义第8-9页
    1.2 邵彬儒劝善小说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10-12页
第2章 劝善小说兴起的背景第12-24页
    2.1 清代善书著述与传播第12-15页
        2.1.1 善书简说第12-13页
        2.1.2 清代善书的分类与传播、流通第13-15页
    2.2 圣谕宣讲与劝善小说第15-18页
        2.2.1 圣谕宣讲的概况第15-16页
        2.2.2 宣讲文本的通俗化、小说化第16-17页
        2.2.3 圣谕宣讲体小说的出现第17-18页
    2.3 善会善堂与善书的编撰、刊刻以及宣讲活动第18-24页
        2.3.1 善会善堂概况第18-20页
        2.3.2 广东地区的善会善堂第20-22页
        2.3.3 善会善堂在善书编撰、刊刻与传播过程中的功能第22-24页
第3章 邵彬儒生平著述考略第24-35页
    3.1 邵彬儒的生平第24-25页
    3.2 邵彬儒的善书著述及其版本第25-35页
        3.2.1 《俗话倾谈》第25-28页
        3.2.2 《俗语爽心》第28-29页
        3.2.3 《吉祥花》第29-32页
        3.2.4 《谏果回甘》第32页
        3.2.5 《活世生机》第32-35页
第4章 邵彬儒劝善小说的思想内容第35-44页
    4.1 邵彬儒笔下的晚清岭南社会第35-41页
    4.2 邵彬儒劝善小说中“善的体系”第41-44页
第5章 邵彬儒劝善小说的艺术特色第44-58页
    5.1 邵彬儒的白话体劝善小说—《俗话倾谈》和《俗语爽心》第44-54页
        5.1.1 《横纹柴》、《好秀才》小说题材溯源第44-51页
        5.1.2 邵彬儒的白话体劝善小说采纳了大量的方言第51-53页
        5.1.3 邵彬儒在白话体劝善小说题材上的别有用心第53-54页
    5.2 邵彬儒的文言体劝善小说—《吉祥花》、《活世生机》和《谏果回甘》第54-58页
        5.2.1 多采用广东本地的历史人物或近人近事第54-55页
        5.2.2 恰到好处的对比手法第55-56页
        5.2.3 邵彬儒文言体劝善小说文体上的特征第56-58页
第6章 结语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表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诗歌中的钟馗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下一篇:身份质疑下的困顿与焦灼—毕飞宇小说人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