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0-11页 |
1.2.3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社会保险 | 第14页 |
2.1.2 社会养老保险 | 第14页 |
2.1.3 农村养老保险 | 第14-15页 |
2.1.4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 第15页 |
2.1.5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 第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1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第15页 |
2.2.2 公平正义理论 | 第15-16页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页 |
2.2.4 统筹城乡理论 | 第16-17页 |
第3章 滨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状况 | 第17-24页 |
3.1 滨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 第17-19页 |
3.1.1 参保范围 | 第17页 |
3.1.2 经办机构 | 第17-18页 |
3.1.3 基金筹集 | 第18页 |
3.1.4 养老金领取条件 | 第18-19页 |
3.1.5 制度衔接办法 | 第19页 |
3.2 滨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现状 | 第19-24页 |
3.2.1 服务保障 | 第19-20页 |
3.2.2 居民参保 | 第20-21页 |
3.2.3 基金筹集 | 第21-22页 |
3.2.4 基金支付 | 第22页 |
3.2.5 基金管理 | 第22-24页 |
第4章 滨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31页 |
4.1 滨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4.1.1 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 第24页 |
4.1.2 居民参保积极性不足 | 第24-25页 |
4.1.3 制度低位运行 | 第25-27页 |
4.1.4 基金管理水平低 | 第27-28页 |
4.1.5 经办服务能力不足 | 第28-29页 |
4.2 滨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4.2.1 基层责任承担过重 | 第29页 |
4.2.2 城乡发展不平衡 | 第29-30页 |
4.2.3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第30-31页 |
第5章 国内部分地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经验启示 | 第31-37页 |
5.1 国内部分地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经验 | 第31-34页 |
5.1.1 蚌埠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经验 | 第31-32页 |
5.1.2 徐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经验 | 第32-33页 |
5.1.3 青岛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经验 | 第33-34页 |
5.2 对滨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的经验启示 | 第34-37页 |
5.2.1 缴费档次设置要科学合理 | 第34-35页 |
5.2.2 财政补贴要科学分担 | 第35页 |
5.2.3 保障力度要适度倾斜 | 第35页 |
5.2.4 经办服务要高效便捷 | 第35-37页 |
第6章 滨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 第37-42页 |
6.1 提高基金统筹能力 | 第37-38页 |
6.1.1 大力发展经济 | 第37页 |
6.1.2 加大财政投入 | 第37-38页 |
6.1.3 鼓励集体经济参与 | 第38页 |
6.2 提升基金管理水平 | 第38-39页 |
6.2.1 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 第38页 |
6.2.2 拓宽基金投资渠道 | 第38-39页 |
6.2.3 强化基金监督管理 | 第39页 |
6.3 提升居民参保意愿 | 第39-40页 |
6.3.1 创新宣传方式 | 第39-40页 |
6.3.2 细化缴费档次 | 第40页 |
6.3.3 强化正向激励 | 第40页 |
6.4 优化经办服务 | 第40-42页 |
6.4.1 加强经办队伍建设 | 第40-41页 |
6.4.2 探索经办服务外包 | 第41页 |
6.4.3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41-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引文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