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

末次盛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水文条件的快速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引言第12-16页
    1.2 末次冰盛期以来千年尺度气候事件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表层海水古温度、盐度代用指标第19-21页
        1.3.1 表层海水古温度第19-20页
        1.3.2 表层海水古盐度第20-21页
    1.4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水文变化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4.1 表层海水古温度研究现状第22页
        1.4.2 表层海水古盐度研究现状第22-23页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区域概况第25-32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5-26页
    2.2 区域构造特征第26-27页
    2.3 区域环流体系与水文特征第27-30页
        2.3.1 区域环流体系第27-29页
        2.3.2 水文特征第29-30页
    2.4 沉积物特征第30-32页
        2.4.1 沉积物类型第30-31页
        2.4.2 沉积物来源第31-32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32-40页
    3.1 研究材料第32-33页
    3.2 粒度分析第33-34页
    3.3 AMS~(14)C测年第34页
    3.4 浮游有孔虫分析第34-35页
    3.5 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分析第35-36页
    3.6 浮游有孔虫Mg/Ca分析第36-40页
        3.6.1 样品前处理第36-38页
        3.6.2 样品测试第38页
        3.6.3 浮游有孔虫Mg/Ca古温度估算第38-40页
第四章 结果第40-61页
    4.1 岩芯年龄模式第40-42页
        4.1.1 NOKT-3岩芯年代模式第40-41页
        4.1.2 PC-1岩芯年龄模式第41-42页
    4.2 NOKT-3岩芯沉积物粒度特征第42-43页
    4.3 NOKT-3岩芯浮游有孔虫群落结构第43-50页
        4.3.1 浮游有孔虫群落组成第43-44页
        4.3.2 主要属种的变化第44-48页
        4.3.3 浮游有孔虫组合变化第48-50页
    4.4 浮游有孔虫δ~(18)O和Mg/Ca古温度及特征第50-53页
        4.4.1 浮游有孔虫δ~(18)O第50-51页
        4.4.2 浮游有孔虫SST-Mg/Ca特征第51-53页
    4.5 浮游有孔虫古盐度估算结果第53-61页
        4.5.1 剩余氧同位素与古盐度估算第53-55页
        4.5.2 NOKT-3岩芯浮游有孔虫δ~(18)Oredisent变化特征第55页
        4.5.3 PC-1岩芯浮游有孔虫δ~(18)Oredisent变化特征第55-56页
        4.5.4 PC-1岩芯表层海水温、盐与东海其他岩芯重建结果对比第56-61页
第五章 末次盛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记录的快速气候变化第61-83页
    5.1 末次冰期(~24.3-18kaBP)第61-64页
    5.2 末次冰消期(~18-15kaBP)第64-66页
        5.2.1 Heinrich1事件和D-O暖阶段1期(IS1)第64页
        5.2.2 B?lling-Aller?d(B/A)暖期第64-65页
        5.2.3 YoungerDryas(YD)事件第65-66页
    5.3 全新世(~11.7kaBP)第66-74页
        5.3.1 8.2ka冷事件第66-67页
        5.3.2 全新世适宜期第67-73页
        5.3.3 晚全新世P.obliquiloculata低值事件(PME)第73-74页
    5.4 末次盛冰期(LGM)以来西太边缘海水文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第74-83页
        5.4.1 LGM以来北极冰芯、东亚石笋和海洋沉积记录的差异第75-77页
        5.4.2 LGM以来东海与热带太平洋SST记录的差异第77页
        5.4.3 冲绳海槽北部千年尺度事件的驱动机制第77-80页
        5.4.4 快速气候变化事件在冰芯、石笋和海洋沉积记录中差异的原因第80-83页
第六章 末次盛冰期以来黑潮的变化第83-89页
    6.1 末次盛冰期黑潮主流轴的位置第84-87页
    6.2 冰消期和全新世黑潮强度的变化第87-89页
第七章 末次盛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意义第89-95页
    7.1 末次盛冰期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第89-90页
    7.2 末次冰消期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第90-93页
        7.2.1 H1事件期间(~18-15kaBP)第90-92页
        7.2.2 B/A暖期(~15-12.7kaBP)第92页
        7.2.3 YD事件期间(~12.7-11.7ka)第92-93页
    7.3 全新世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第93页
    7.4 小结第93-95页
第八章 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新世以来奄美三角盆地风尘石英对构造尺度东亚古气候变化的指示
下一篇:330ka以来罗斯海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