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吡唑衍生物及合成方法 | 第14-20页 |
1.2.1 肼参与的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15-18页 |
1.2.1.1 肼与 1,3-二羰基化合物合成吡唑衍生物 | 第15-16页 |
1.2.1.2 α,β-不饱和酮与肼合成吡唑衍生物 | 第16-18页 |
1.2.1.3 肼参与的吡唑衍生物的其他合成反应 | 第18页 |
1.2.2 重氮类化合物参与的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18-19页 |
1.2.3 腙参与的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19-20页 |
1.3 论文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炔丙醇氧化的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22-4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2-33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23-24页 |
2.1.3 催化剂 Cu NPs 的制备 | 第24页 |
2.1.4 炔丙醇的合成 | 第24-25页 |
2.1.4.1 3 ,5-二苯基炔丙醇的合成 | 第24-25页 |
2.1.4.2 炔丙醇衍生物的合成 | 第25页 |
2.1.5 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25-31页 |
2.1.5.1 炔丙醇的氧化及 3,5-二苯基吡唑的合成 | 第25-26页 |
2.1.5.2 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26-31页 |
2.1.6 催化剂中途分离实验 | 第31页 |
2.1.7 磁性γ-Fe_2O_3负载的铜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32页 |
2.1.8 磁性γ-Fe_2O_3负载的铜纳米颗粒催化氧化炔丙醇及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32-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2.3.1 铜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页 |
2.3.2 原料炔丙醇的合成 | 第33-35页 |
2.3.3 铜纳米颗粒催化氧化炔丙醇及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35-41页 |
2.3.3.1 反应参数探索 | 第35-36页 |
2.3.3.2 底物适应性研究 | 第36-39页 |
2.3.3.3 催化剂中途分离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2.3.3.4 催化剂的循环性能研究 | 第40-41页 |
2.3.4 磁性γ-Fe_2O_3负载的铜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41-43页 |
2.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均三甲苯与其他芳烃侧链的选择性氧化 | 第44-64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3 , 5-二甲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 | 第44-46页 |
3.3 芳烃侧链的选择性氧化 | 第46-53页 |
3.3.1 气相氧化法 | 第46-48页 |
3.3.1.1 钒基催化剂 | 第46-48页 |
3.3.1.2 钼基催化剂 | 第48页 |
3.3.1.3 其他催化剂 | 第48页 |
3.3.2 液相氧化法 | 第48-53页 |
3.4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3.4.1 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3.4.2 化学试剂 | 第54-55页 |
3.4.3 溴钴法催化氧化芳烃侧链 | 第55-56页 |
3.4.3.1 溴钴法催化氧化均三甲苯制备 3,5-二甲基苯甲醛 | 第55页 |
3.4.3.2 其他芳香烃的选择性氧化 | 第55页 |
3.4.3.3 产物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3.5.1 均三甲苯的选择性氧化制 3,5-二甲基苯甲醛 | 第56-60页 |
3.5.1.1 催化剂组成对选择性氧化均三甲苯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1.2 不同溴化物对选择性氧化均三甲苯的影响 | 第57页 |
3.5.1.3 催化剂制备方式对选择性氧化均三甲苯的影响 | 第57-58页 |
3.5.1.4 温度对选择性氧化均三甲苯的影响 | 第58-59页 |
3.5.1.5 时间对选择性氧化均三甲苯的影响 | 第59页 |
3.5.1.6 氧气流速对选择性氧化均三甲苯的影响 | 第59-60页 |
3.5.1.7 溶剂对选择性氧化均三甲苯的影响 | 第60页 |
3.5.2 其他芳香烃的选择性氧化 | 第60-63页 |
3.6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4.1 总结 | 第64页 |
4.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