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我国互联网产业的经济溢出效应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1 互联网产业的概念界定综述第13-14页
        1.2.2 互联网产业对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3 经济溢出效应相关综述第15-16页
        1.2.4 文献评述第16-17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7-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综述第20-23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互联网产业第20页
        2.1.2 经济溢出效应第20页
        2.1.3 互联网产业的经济溢出效应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2页
        2.2.1 溢出效应理论第21-22页
        2.2.2 交易成本理论第22页
        2.2.3 产业关联理论第22页
    2.3 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第23-38页
    3.1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第23-25页
        3.1.1 互联网基础资源状况第23-24页
        3.1.2 IP地址第24-25页
        3.1.3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第25页
    3.2 互联网应用发展情况第25-30页
        3.2.1 网民规模第25-27页
        3.2.2 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状况第27-28页
        3.2.3 网络金融类应用发展状况第28-30页
    3.3 互联网上市企业发展状况第30-33页
        3.3.1 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第30-31页
        3.3.2 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第31-32页
        3.3.3 互联网上市企业结构第32-33页
    3.4 互联网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第33-37页
        3.4.1 产业互联网发展状况第33-35页
        3.4.2 消费互联网发展状况第35-37页
    3.5 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互联网产业经济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第38-49页
    4.1 互联网产业的经济特征第38-39页
        4.1.1 规模经济第38页
        4.1.2 技术创新第38-39页
        4.1.3 网络效应第39页
    4.2 互联网产业的经济溢出机制分析第39-42页
        4.2.1 规模经济溢出机制第39-40页
        4.2.2 人力资本溢出机制第40-41页
        4.2.3 产业关联溢出机制第41-42页
    4.3 互联网产业对中国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分析第42-48页
        4.3.1 互联网产业对三次产业的溢出影响分析第42-45页
        4.3.2 互联网产业对传统产业溢出的机理分析第45-48页
    4.4 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我国互联网产业经济溢出效应测度的实证分析第49-58页
    5.1 Feder模型的介绍第49-50页
    5.2 互联网产业经济溢出效应的两部门模型设计第50-52页
    5.3 互联网产业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第52-56页
        5.3.1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第52-54页
        5.3.2 互联网产业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测度第54-56页
    5.4 实证检验的结论分析第56-57页
    5.5 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第58-62页
    6.1 研究结论第58-59页
    6.2 政策建议第59-61页
        6.2.1 完善互联网产业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第59页
        6.2.2 促进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第59-60页
        6.2.3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第60页
        6.2.4 大力培养互联网创新型人才第60-61页
    6.3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