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加味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0-18页
    第一章 肠易激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第10-14页
        1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第10-12页
            1.1 胃肠道运动异常第10页
            1.2 内脏感觉异常第10页
            1.3 精神、心理因素第10-11页
            1.4 脑-轴异常第11页
            1.5 免疫异常第11页
            1.6 肠道感染和药物滥用第11页
            1.7 遗传因素第11-12页
        2.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第12-13页
            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2页
            2.2 中医诊断第12-13页
        3.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第13-14页
            3.1 一般治疗第13页
            3.2 药物治疗第13-14页
            3.3 心理干预第14页
    第二章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学研究进展第14-18页
        1. 病因病机第14-15页
        2. 辨证分型第15页
        3. 中医治疗第15-18页
            3.1 经方治疗第15-16页
            3.2 专方治疗第16页
            3.3 中医外疗法第16-18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18-30页
    1 临床资料第18-20页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第18页
        1.2 诊断标准第18-19页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8-19页
            1.2.2 中医诊断、辨证分型第19页
        1.3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第19-20页
            1.3.1 病例纳入标准第19页
            1.3.2 病例排除标准第19页
            1.3.3 脱落标准第19页
            1.3.4 终止试验病例标准第19-20页
    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2.1 治疗方法第20页
        2.2 观察方法第20页
            2.2.1 一般记录项目第20页
            2.2.2 观察指标第20页
        2.3 疗效评价标准第20-21页
            2.3.1 中医症候疗效第20-21页
        2.4 不良反应评价第21页
        2.5 统计学处理第21页
    3. 结果第21-25页
        3.1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第21-22页
        3.2 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第22-23页
            3.2.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第22页
            3.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第22-23页
        3.3 治疗前后、随访一月后疗效对比第23-24页
            3.3.1 两组两个时间段各症状积分比较第23-24页
            3.3.2 两组症状三个时间段总积分比较第24页
        3.4 安全性比较第24-25页
    4. 讨论第25-30页
        4.1 加味痛泻要方立方依据第25页
            4.1.1 肝郁脾虚是IBS的病机关键第25页
            4.1.2 IBS的发作和程度的加重均与情志因素有关第25页
        4.2 组方特色第25-26页
        4.3 加味痛泻要方组方分析第26页
        4.4 加味痛泻要方药理分析第26-28页
        4.5 加味痛泻要方疗效分析第28-29页
            4.5.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第28页
            4.5.2 两组随访一月后临床症状比较第28-29页
        4.6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制第29页
        4.7 展望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33-34页
附录第34-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克罗恩病活动期“毒”及兼夹证素研究
下一篇:维医沙疗对股动脉血流影响的实验与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