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乙二胺硅胶杂化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模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3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0-12页
        1.1.1 重金属离子的危害第10页
        1.1.2 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第10-11页
        1.1.3 乙二胺硅胶杂化材料第11-12页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2-13页
        1.2.1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2页
        1.2.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2 理论基础及Gaussian软件的介绍第13-19页
    2.1 理论基础第13-16页
        2.1.1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第13-14页
        2.1.2 Jahn-Teller效应第14页
        2.1.3 量子化学中的理论方法第14-15页
        2.1.4 常用的量子化学软件第15-16页
    2.2 Gaussian软件介绍第16-19页
        2.2.1 任务类型第16-17页
        2.2.2 基组第17-18页
        2.2.3 溶剂模型第18-19页
3 计算方法的选择第19-27页
    3.1 预设方法第19页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9-26页
        3.2.1 [M(H_2O)_6]~(2+)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9-21页
        3.2.2 [M(en)(H_2O)_4]~(2+)计算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3.2.3 [M(en)_2(H_2O)_2]~(2+)计算结果与分析第23-24页
        3.2.4 [M(en)3]~(2+)计算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4 M(Ⅱ)-en-H_2O体系性质的计算第27-49页
    4.1 M(Ⅱ)-en-H_2O体系的结构性质第27-34页
        4.1.1 配体的结构第27-28页
        4.1.2 配合物[M(H_2O)_6]~(2+)的结构第28-30页
        4.1.3 配合物[M(en)(H_2O)_4]~(2+)的结构第30-31页
        4.1.4 配合物[M(en)_2(H_2O)_2]~(2+)的结构第31-33页
        4.1.5 配合物[M(en)3]~(2+)的结构第33-34页
    4.2 M(Ⅱ)-en-H_2O体系的wiberg键级第34-37页
        4.2.1 配合物[M(H_2O)_6]~(2+)的键级第35页
        4.2.2 配合物[M(en)(H_2O)_4]~(2+)的键级第35-36页
        4.2.3 配合物[M(en)_2(H_2O)_2]~(2+)的键级第36-37页
        4.2.4 配合物[M(en)3]~(2+)的键级第37页
    4.3 M(Ⅱ)-en-H_2O体系的自然电荷布居第37-44页
        4.3.1 化合物[M(H_2O)_6]~(2+)的自然电荷布居第37-39页
        4.3.2 化合物[M(en)(H_2O)_4]~(2+)的自然电荷布居第39-41页
        4.3.3 化合物[M(en)_2(H_2O)_2]~(2+)的自然电荷布居第41-42页
        4.3.4 化合物[M(en)3]~(2+)的自然电荷布居第42-44页
    4.4 M(Ⅱ)-en-H_2O体系的反应热力学第44-47页
        4.4.1 金属离子的水合反应第44-45页
        4.4.2 水合金属离子与乙二胺的反应第45-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5 en/SiO_2吸附金属离子机理的研究第49-58页
    5.1 en/SiO_2的性质及质子化对其影响第49-52页
        5.1.1 en/SiO_2及质子化en/SiO_2的结构第49-50页
        5.1.2 en/SiO_2及质子化en/SiO_2的前线分子轨道第50-51页
        5.1.3 en/SiO_2及质子化en/SiO_2的静电势第51-52页
    5.2 en/SiO_2吸附金属离子的反应机理第52-56页
        5.2.1 en/SiO_2-[Cu(H_2O)_4]~(2+)和en/SiO_2-[Zn(H_2O)_4]~(2+)的结构第52-53页
        5.2.2 en/SiO_2-[Cu(H_2O)_4]~(2+)和en/SiO_2-[Zn(H_2O)_4]~(2+)的wiberg键级第53-54页
        5.2.3 en/SiO_2-[Cu(H_2O)_4]~(2+)和en/SiO_2-[Zn(H_2O)_4]~(2+)的自然电荷布居第54-55页
        5.2.4 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第55-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页
    6.2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功能型寡聚核苷酸传感界面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一篇:Pd/MIL-101的制备及非均相催化碳碳、碳杂键形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