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定值校核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情况 | 第8-14页 |
1.2.1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中的应用 | 第9-12页 |
1.2.2 短路故障计算方法 | 第12-14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定值校核系统整体设计 | 第16-24页 |
2.1 专家系统的简介 | 第16-19页 |
2.1.1 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1.2 专家系统的结构 | 第17-18页 |
2.1.3 专家系统的开发步骤 | 第18-19页 |
2.2 保护定值校核系统功能设计 | 第19-22页 |
2.2.1 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19-20页 |
2.2.2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20-22页 |
2.2.3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计算 | 第24-35页 |
3.1 故障计算传统方法 | 第24-30页 |
3.1.1 对称分量法在故障计算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3.1.2 相分量法在故障计算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3.2 故障计算的改进方法 | 第30-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保护定值校核方法 | 第35-41页 |
4.1 保护定值校核基本原则 | 第35页 |
4.2 保护定值校核方案 | 第35-36页 |
4.2.1 保护定值校核流程 | 第35-36页 |
4.2.2 定值灵敏性、选择性的校核原则 | 第36页 |
4.3 零序电流保护具体校核原则 | 第36-40页 |
4.3.1 零序电流保护整定原则 | 第36-38页 |
4.3.2 零序电流保护校核原则 | 第38-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保护定值校核系统总体功能实现 | 第41-50页 |
5.1 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 | 第41-46页 |
5.1.1 图形建模模块 | 第41-42页 |
5.1.2 故障计算模块 | 第42-43页 |
5.1.3 整定计算模块 | 第43-44页 |
5.1.4 定值校核模块 | 第44-45页 |
5.1.5 数据管理模块 | 第45-46页 |
5.2 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 第46-49页 |
5.2.1 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46页 |
5.2.2 本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完成的功能 | 第46-47页 |
5.2.3 实际应用情况 | 第47-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总结 | 第50-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