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

保护定值校核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情况第8-14页
        1.2.1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中的应用第9-12页
        1.2.2 短路故障计算方法第12-14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2章 定值校核系统整体设计第16-24页
    2.1 专家系统的简介第16-19页
        2.1.1 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第16-17页
        2.1.2 专家系统的结构第17-18页
        2.1.3 专家系统的开发步骤第18-19页
    2.2 保护定值校核系统功能设计第19-22页
        2.2.1 系统的设计思想第19-20页
        2.2.2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第20-22页
        2.2.3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第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3章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计算第24-35页
    3.1 故障计算传统方法第24-30页
        3.1.1 对称分量法在故障计算中的应用第24-27页
        3.1.2 相分量法在故障计算中的应用第27-30页
    3.2 故障计算的改进方法第30-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保护定值校核方法第35-41页
    4.1 保护定值校核基本原则第35页
    4.2 保护定值校核方案第35-36页
        4.2.1 保护定值校核流程第35-36页
        4.2.2 定值灵敏性、选择性的校核原则第36页
    4.3 零序电流保护具体校核原则第36-40页
        4.3.1 零序电流保护整定原则第36-38页
        4.3.2 零序电流保护校核原则第38-40页
    4.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保护定值校核系统总体功能实现第41-50页
    5.1 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第41-46页
        5.1.1 图形建模模块第41-42页
        5.1.2 故障计算模块第42-43页
        5.1.3 整定计算模块第43-44页
        5.1.4 定值校核模块第44-45页
        5.1.5 数据管理模块第45-46页
    5.2 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第46-49页
        5.2.1 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46页
        5.2.2 本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完成的功能第46-47页
        5.2.3 实际应用情况第47-49页
    5.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6.1 总结第50-51页
    6.2 展望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谷滩新区2013-2017年电网规划研究
下一篇:阿尔文波亚回旋共振加热等离子体的粒子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