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立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概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历史沿革及定位 | 第14-18页 |
一、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历史沿革 | 第14-17页 |
二、 殴打型寻衅滋事犯罪的定位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域外立法概况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司法现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 | 第21-29页 |
第一节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客体的争议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客观要件的争议 | 第24-27页 |
一、 “情节恶劣” | 第24-27页 |
二、 “随意” | 第27页 |
第三节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主观要件的争议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司法适用困境 | 第29-41页 |
第一节 界定“随意”的困境 | 第29-34页 |
一、 “事出有因说”的困境 | 第29-31页 |
二、 “为常人所理解说”的困境 | 第31-33页 |
三、 “双重置换法”的困境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从一重处断”的困境 | 第34-37页 |
一、 基于想象竞合的“从一重处断” | 第35-36页 |
二、 “从一重处断”的困境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基本法优先补充法”的困境 | 第37-41页 |
一、 基于补充关系的“基本法优先补充法” | 第38-39页 |
二、 “基本法优于补充法”的困境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殴打型寻衅滋事犯罪的立法完善 | 第41-48页 |
第一节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立法不足 | 第41-44页 |
一、 有悖于明确性原则 | 第41-43页 |
二、 有悖于人权保护原则 | 第43-44页 |
三、 造成司法资源浪费 | 第44页 |
第二节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立法完善路径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件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