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及案例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8-31页 |
2.1 工业工程 | 第18-20页 |
2.1.1 工业工程定义 | 第18页 |
2.1.2 工业工程方法论 | 第18-20页 |
2.2 全生命周期评价 | 第20-24页 |
2.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 第20页 |
2.2.2 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框架 | 第20-21页 |
2.2.3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功能单位 | 第21-22页 |
2.2.4 清单分析 | 第22-24页 |
2.3 碳排放因子 | 第24-29页 |
2.3.1 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 | 第24-26页 |
2.3.2 各建材碳排放因子 | 第26-29页 |
2.4 建筑信息模型(BIM)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典型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 第31-44页 |
3.1 计量方法 | 第31-33页 |
3.1.1 碳排放计量的生命阶段 | 第31页 |
3.1.2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包含的单元过程 | 第31-33页 |
3.1.2.1 生产阶段 | 第31-32页 |
3.1.2.2 施工阶段 | 第32页 |
3.1.2.3 运行阶段 | 第32页 |
3.1.2.4 拆解阶段 | 第32页 |
3.1.2.5 回收阶段 | 第32-33页 |
3.1.3 简化条件及忽略内容 | 第33页 |
3.2 基础数据的采集 | 第33-38页 |
3.2.1 采集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3.2.2 采集的活动水平数据 | 第34-38页 |
3.2.2.1 建材生产阶段 | 第34页 |
3.2.2.2 施工建造阶段 | 第34-36页 |
3.2.2.3 运行维护阶段 | 第36-37页 |
3.2.2.4 拆解阶段 | 第37页 |
3.2.2.5 回收阶段 | 第37-38页 |
3.2.3 碳排放因子 | 第38页 |
3.3 计算模型 | 第38-43页 |
3.3.1 建材生产阶段计算公式 | 第39-40页 |
3.3.2 施工建造阶段计算公式 | 第40-41页 |
3.3.3 运行维护阶段计算公式 | 第41-42页 |
3.3.4 拆解阶段计算公式 | 第42-43页 |
3.3.5 回收阶段计算公式 | 第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成都市典型住宅建筑碳排放计量案例 | 第44-51页 |
4.1 工程背景 | 第44页 |
4.2 10栋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量 | 第44-49页 |
4.2.1 建材生产阶段计量 | 第44-46页 |
4.2.2 施工建造阶段计量 | 第46-47页 |
4.2.3 运行维护阶段计量 | 第47-48页 |
4.2.4 拆解阶段计量 | 第48-49页 |
4.2.5 回收阶段计量 | 第49页 |
4.3 结论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具体建筑案例分析 | 第51-77页 |
5.1 性能分析 | 第51-65页 |
5.1.1 性能分析主要内容 | 第51-52页 |
5.1.2 性能分析输入条件 | 第52-53页 |
5.1.2.1 成都地区气候简述 | 第52页 |
5.1.2.2 项目简介 | 第52-53页 |
5.1.3 性能分析具体内容 | 第53-64页 |
5.1.3.1 全年冷热负荷分析 | 第53-55页 |
5.1.3.2 小区日照及遮挡分析 | 第55-57页 |
5.1.3.3 典型楼层房间热环境分析 | 第57-59页 |
5.1.3.4 典型楼层房间自然采光分析 | 第59-60页 |
5.1.3.5 小区风环境分析 | 第60-63页 |
5.1.3.6 典型户型室内风环境分析 | 第63-64页 |
5.1.4 性能分析结论 | 第64-65页 |
5.2 案例数据核算 | 第65-69页 |
5.2.1 建材生产阶段核算 | 第65-66页 |
5.2.2 施工建造阶段核算 | 第66-68页 |
5.2.3 运行维护阶段核算 | 第68页 |
5.2.4 拆解阶段核算 | 第68-69页 |
5.2.5 回收阶段核算 | 第69页 |
5.3 数据分析 | 第69-76页 |
5.3.1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及构成 | 第69-70页 |
5.3.2 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量构成及分析 | 第70-76页 |
5.3.2.1 生产阶段碳排放量分析 | 第70-73页 |
5.3.2.2 施工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分析 | 第73-74页 |
5.3.2.3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量分析 | 第74-75页 |
5.3.2.4 拆解阶段碳排放量分析 | 第75-76页 |
5.3.2.5 回收阶段碳排放量分析 | 第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节能减排启示及建议 | 第77-80页 |
6.1 建材生产阶段 | 第77页 |
6.2 建筑施工阶段 | 第77-78页 |
6.3 运行使用阶段 | 第78页 |
6.4 拆解阶段 | 第78页 |
6.5 回收阶段 | 第78-7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总结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