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 | 第12页 |
| ·水体中氮的危害 | 第12-13页 |
| ·厌氧氨氧化技术 | 第13-22页 |
| ·厌氧氨氧化反应机理 | 第13-14页 |
|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 ·厌氧氨氧化接种污泥的选择 | 第17-19页 |
|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选择 | 第19-21页 |
|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2章 接种污泥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的影响 | 第24-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 ·实验装置 | 第24-25页 |
| ·实验用水 | 第25页 |
| ·接种污泥 | 第25页 |
| ·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 ·常规指标测定 | 第25-26页 |
| ·污泥理化性状指标 | 第26页 |
| ·实验器材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45页 |
| ·R1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27-30页 |
| ·R2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30-33页 |
| ·R3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33-35页 |
| ·R4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35-37页 |
| ·R5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37-40页 |
| ·R6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40-42页 |
| ·R7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3章 不同载体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的影响 | 第46-6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实验装置 | 第46页 |
| ·实验用水 | 第46-47页 |
| ·接种污泥 | 第47页 |
| ·分析方法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63页 |
| ·R8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48-50页 |
| ·R9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50-53页 |
| ·R10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53-56页 |
| ·R11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56-58页 |
| ·R12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58-61页 |
| ·R13装置的启动运行情况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4章 不同接种介质的厌氧氨氧化性能评价 | 第65-73页 |
| ·不同接种介质的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比较 | 第65-66页 |
| ·不同接种介质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三种氮素的转化比 | 第66-68页 |
| ·不同接种介质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污泥性状变化 | 第68页 |
| ·不同接种介质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微生物相观察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论文结论 | 第73-74页 |
| ·论文创新 | 第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