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3 本文的主要框架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1-15页 |
2.1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 | 第11-13页 |
2.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 | 第11页 |
2.1.2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 第11-12页 |
2.1.3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 | 第12-13页 |
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念 | 第13页 |
2.2.1 银行风险管理定义 | 第13页 |
2.2.2 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 第13页 |
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演进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第15-17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构架 | 第15-16页 |
3.1.1 政府金融监管法规制定 | 第15页 |
3.1.2 总行的政策制定 | 第15页 |
3.1.3 商业银行基层控制 | 第15-16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 | 第16-17页 |
3.2.1 政府的监管有待细化 | 第16页 |
3.2.2 定量分析不足 | 第16页 |
3.2.3 内部控制不太完善 | 第16-17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 第17-20页 |
4.1 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 | 第17页 |
4.2 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匾乏 | 第17-18页 |
4.3 风险管理意识不太强 | 第18页 |
4.4 风险管理工具方法落后 | 第18-20页 |
第五章 外资银行的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可借鉴经验 | 第20-24页 |
5.1 基于巴塞尔协议的风险管理体系 | 第20-21页 |
5.1.1 资本要求 | 第20页 |
5.1.2 评级要求 | 第20-21页 |
5.1.3 市场约束 | 第21页 |
5.1.4 内部控制 | 第21页 |
5.2 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先进经验 | 第21-24页 |
5.2.1 环节牵制 | 第21-22页 |
5.2.2 预防在先 | 第22页 |
5.2.3 价值导向 | 第22-23页 |
5.2.4 不良资产转化经验 | 第23-24页 |
第六章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管理 | 第24-32页 |
6.1 信贷经济资本计量 | 第24-27页 |
6.1.1 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 第24-26页 |
6.1.2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 第26-27页 |
6.1.3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 第27页 |
6.2 RORAC 应用 | 第27-32页 |
6.2.1 细化行业政策,量化行业准入与退出标准 | 第28页 |
6.2.2 合理评价产品创新风险效益,制定个性化年度业务审批转授权 | 第28-29页 |
6.2.3 量化潜在风险和担保圈风险两大管理 | 第29-32页 |
6.2.3.1 潜在风险贷款的RAROC管理 | 第30页 |
6.2.3.2 担保圈客户的RAROC管理 | 第30-32页 |
第七章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32-39页 |
7.1 政府层面,加强监管 | 第32页 |
7.2 行业层面,自律创新 | 第32-33页 |
7.3 银行自身层面,强化落实 | 第33-37页 |
7.3.1 践行全面风险管理 | 第33页 |
7.3.2 审贷分离,分级审批 | 第33-34页 |
7.3.3 强化贷前调查 | 第34-35页 |
7.3.4 强化贷款条件落实 | 第35页 |
7.3.5 强化贷款资金用途监管 | 第35-36页 |
7.3.6 强化贷后监测 | 第36页 |
7.3.7 把握预警因素 | 第36-37页 |
7.4 从业人员层面,提升素质 | 第37-39页 |
7.4.1 提升信贷业务员及风险管理者素质 | 第37-38页 |
7.4.2 提升信贷业务员及风险管理者素质 | 第38-3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8.2 未来展望 | 第39-40页 |
附件1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