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消费信贷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20-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农村居民 | 第20页 |
2.1.2 消费信贷 | 第20-22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2.1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持久收入理论 | 第23页 |
2.2.3 预防性储蓄理论 | 第23-24页 |
2.2.4 行为金融学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信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25-34页 |
3.1 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信贷的现状 | 第25-31页 |
3.1.1 宏观现状 | 第25-28页 |
3.1.2 微观调研现状 | 第28-31页 |
3.2 农村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1-34页 |
3.2.1 消费信贷需求方 | 第31-32页 |
3.2.2 消费信贷服务方 | 第32-33页 |
3.2.3 外部环境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4-49页 |
4.1 变量选择 | 第34-36页 |
4.1.1 农户家庭情况 | 第34页 |
4.1.2 贷款产品特点 | 第34-35页 |
4.1.3 银行信誉及实力 | 第35页 |
4.1.4 外部环境 | 第35-36页 |
4.2 数据收集、变量定义及赋值 | 第36-38页 |
4.2.1 数据收集 | 第36页 |
4.2.2 变量定义及赋值 | 第36-38页 |
4.3 居民消费信贷需求调查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 第38-39页 |
4.3.1 居民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及获取方式 | 第38页 |
4.3.2 居民消费信贷业务的次数 | 第38-39页 |
4.3.3 居民消费信贷的目的 | 第39页 |
4.3.4 居民消费信贷的担保方式 | 第39页 |
4.4 模型构建 | 第39-41页 |
4.5 农村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 第41-45页 |
4.5.1 因子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1-42页 |
4.5.2 因子分析法降维 | 第42-45页 |
4.6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4.7 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 | 第49-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5.1.1 收入不足是农村居民消费信贷需求不足的内在原因 | 第49页 |
5.1.2 传统观念浓厚是抑制农村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的主观原因 | 第49页 |
5.1.3 不完善的农村社保制度是农村居民消费信贷需求不足的重要客观原因 | 第49页 |
5.1.4 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软实力将更有利于开拓农村居民消费信贷市场 | 第49-50页 |
5.1.5 提升信贷产品的宣传力度将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需求 | 第50页 |
5.2 对策 | 第50-54页 |
5.2.1 政府层面 | 第50-51页 |
5.2.2 银行层面 | 第51-52页 |
5.2.3 农村居民层面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